
阿里巴巴再次吹响“连续创业”号角

导语:阿里巴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敏锐洞察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连续创业不守成的自我刷新史。
路言/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过去一年,应该是最近几年来阿里巴巴最顺风顺水的一年。淘宝天猫的核心电商业务表现稳健,各条线的国际业务高速增长,大文娱、本地生活和物流业务的质量持续提升,“通义千问”系列大模型在各大国际榜单上连续霸榜,AI带动阿里云进入黄金发展周期,帮助阿里继电商业务之后,成功拉起第二增长曲线。
在上述业务利好的支撑下,阿里巴巴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其市值相较年初低点已经上涨超过80%。财务数据与资本估值是面子,里子是阿里巴巴过去两年在战略和组织层面的迭代升级。蔡崇信、吴泳铭领衔的新管理团队围绕“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重心,对业务方向进行了重新聚焦和优先级的重组。例如,集中资源打造“通义千问”系列模型,斥资3800亿元投建AI基础设施,推出淘宝闪购,与腾讯、小红书等友商合作共赢等等。
但对于阿里这家无比重视企业文化传承的企业而言,在财务、业务、战略、组织的背后,文化才是最本质的内核。5月10日是“阿里日”,9日这天,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公司内网发帖,提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他说:
“阿里巴巴必须放下过去的成绩,回到创业初心,以创业者的心态,开启一段全新征程。”
“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
“重新创业路上,唯一不能变的是初心: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客户价值,站在未来思考。”
2
熟悉阿里巴巴的朋友都知道,阿里巴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敏锐洞察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连续创业不守成的自我刷新史。
阿里巴巴诞生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第二年,当时中国外贸企业出口遇到严峻挑战,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希望构建一个电商平台,帮助中国工厂拓展海外生意,由此有了阿里赖以起家的B2B业务:阿里巴巴国际站。
2003年,爆发SARS疫情,线下商业受阻,阿里从这个痛点切入,推出C2C业务淘宝。2004年,为解决网购的信用和支付问题,阿里推出了支付宝。2008年,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诉求提升,阿里上线品牌商家B2C业务天猫。2009年,为解决算力“卡脖子”,阿里自主研发“飞天”操作系统,成立阿里云,不仅服务自身业务,也对外开放服务。2013年,为了提升物流行业效率,阿里成立菜鸟,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网。2023年,AI大模型时代到来之前,阿里巴巴提前布局、投入重注,推出并持续迭代明星模型——“通义千问”。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是中国连续创业成果最丰硕的公司,这些成果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可谓独树一帜,在全球范围内也都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在源源不断的原创性成果背后,是所有阿里人都了然于心的金句:“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要求阿里人不能固步自封,永远都着眼未来去思考,拥抱变化并创造变化。马云曾在公司内外多次表示:“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公司在形势最好的时候、业绩最好的时候、利润最好的时候、士气最好的时候必须改革,千万不要下雨、下暴雪的时候再跑到屋顶上修一修,你可能就摔死在屋顶上了。”
“晴天修屋顶”是阿里的法宝,如果不是主动跳出舒适区,及时推出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云,阿里走不到今天。如果不提前自研AI、不主动开源,阿里在AI时代可能已经掉队,甚至已经陷入巨大的困局,根本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跑得飞快。过去26年的发展历程中,阿里踩中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云计算,再到人工智能的每一次重大战略机会,归根结底,企业家的精神决定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文化决定企业最终的命运。居安思危、连续创业,这个特质已经植入了阿里的基因。
此次吴泳铭再次吹响创业的号角,是在AI时代背景下的又一次居安思危、着眼未来。吴泳铭在帖子中直言:“AI科技革命将对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复杂的改变,风险与机遇并存。阿里积累的技术、人才和资源,是面向新时代的优势,但AI跨代际的创新也会瞬间将以往的优势变为劣势甚至桎梏。”
对于AI时代的重大机遇与重大风险,很多企业都有所认识,但像阿里这样认识深刻并果断行动的很少。吴泳铭在信中透露:“接下来集团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于几大核心战役。”过去两年,阿里管理层明确“AI驱动”的战略重心,果断退出了一批非主营业务,今年2月宣布未来三年将在AI基础设施硬件领域投入3800亿元,投入的饱和度极高。技术上处于国际第一阵营,投入上领先全行业,现在管理层又着手从组织文化上凝聚“重新创业”的共识和士气,阿里打赢AI这场仗的确定性正在变大。
3
阿里巴巴给自己设置的愿景是中国商业界的一道风景线。阿里巴巴的愿景是:“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为什么是102年?因为从1999年成立算起,刚好跨越3个世纪。这句话其实还有前半句:“不追求大,不追求强”。创始人的想法很明确:追求基业长青。
一家企业要活102年谈何容易?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科技行业,活102年需要横跨多个技术周期和行业周期,固守原有的成功业务显然不可行。在这封内网帖里,吴泳铭把活102年的“活法”与“初心”进行了深度关联。他说:“重新创业路上,唯一不能变的是初心: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客户价值,站在未来思考。这是阿里巴巴穿越周期走向102年的根基。事实不止一次证明,当我们帮别人解决了问题,自己发展也就不会太差。”
这个论断是阿里发展的心得,也揭示了一个朴素但重要的道理:企业存在的价值是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客户价值,价值是因、赚钱是果,先创造价值,后才能赚到钱。普通企业解决今天的问题,优秀企业着眼于未来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吴泳铭说:“阿里历史上颠覆性的创新,恰恰都是打破常规,选择了艰难且少有人走的路。”艰难且少有人走的路,往往是最有价值的路。
以下是吴泳铭内网帖的全文:
回归初心 重新创业
各位阿里人:
明天就是第21个510阿里日。为了纪念抗击“非典”,我们将每一年510设为阿里日,感谢阿里家人的支持,更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为何出发。
此刻,全球技术浪潮带来的全新时代正在开启。阿里巴巴必须放下过去的成绩,回到创业初心,以创业者的心态,开启一段全新征程。
AI科技革命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复杂的改变,风险与机遇并存。阿里积累的技术、人才和资源,是面向新时代的优势,但AI跨代际的创新也会瞬间将以往的优势变为劣势甚至桎梏。我们必须抱着从零开始的心态,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从中创造机遇,否则我们面临的只会是风险。
公司过去两年主动变革,围绕“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主线,我们对业务方向进行了重新聚焦和优先级的重组。接下来集团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于几大核心战役。这几个关键战役将由多个业务方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长项。我们会选择长期和全局的价值而非短期局部价值,以全局价值最优来制定集团各业务的协同策略。
走向新时代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勇气改变自己,适应变化。“突破自己”这个说法不新鲜,但是非常难,会是一场艰难的蜕变。我们不能沉迷于过去的成功,要丢掉路径依赖,打破组织惯性,超越内部视角。阿里历史上颠覆性的创新,恰恰都是打破常规,选择了艰难且少有人走的路。同时,AI技术革命,也让阿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有机会产生更大协同效应,具备创造全新用户体验和价值的机会。如何运用AI技术重塑组织运作方式和提升效率也尤为重要。我们会在工具支持、组织保障、考核机制上全力保障,让改变不仅落于口头。
重新创业路上,唯一不能变的是初心: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客户价值,站在未来思考。这是阿里巴巴穿越周期走向102年的根基。淘宝、支付宝、阿里云。。。事实不止一次证明,当我们帮别人解决了问题,自己发展也就不会太差。前两天,我们在西溪园区揭幕了1:1复刻的湖畔小屋。这是阿里创业的起点,它代表阿里巴巴永不止息的创业精神、永远对创新的追求。选择现在将它搬进全球总部,不是为了怀旧,而是要提醒我们所有人,今天阿里巴巴依然在创业。
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阿里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
吴泳铭
阿里巴巴集团CEO
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