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增程王者”到“AI赌徒”!理想汽车步入新战场的升维困境

2024年,理想汽车以超100万辆的累计交付量闪耀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已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变革正悄然拉开帷幕。
近期,理想汽车在中关村论坛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开源自研的整车操作系统“星环OS”。这一举措,直击传统AUTOSAR架构的要害,瞬间点燃了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战火,更印证了理想汽车从汽车企业转型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决心。
回溯这场技术革命的导火索,2020年的“芯片荒”首当其冲。彼时,在传统AUTOSAR架构的束缚下,更换一颗MCU芯片,竟需长达6个月的适配周期,而作为新势力车企,理想在芯片分配的“食物链”中处于最底层,面临巨大的风险。
这让理想汽车意识到,若只专注造车忽略AI生态构建,势必会在愈发激烈的智能汽车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优异“成绩单”背后的隐忧
理想汽车的财报数据暴露了其转型人工智能企业的迫切性。
理想汽车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营收1445亿元,同比增长16.6%;净利润80亿元,同比下滑31.37%,尽管连续9个季度盈利,净利率达5.5%,较2023年提升0.8个百分点,但净利润的大幅下降仍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降一升之间,凸显出理想汽车在维持利润增长与控制成本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方面,理想汽车此前凭借独特的产品定位与策略,收获了令人艳羡的高毛利率,不过这一优势正逐渐被侵蚀。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理想汽车的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9.8%,相较于2023年的21.5%,下降了1.7个百分点;总毛利率从2023年的22.2%降至2024年的20.5%。其中,第四季度总毛利率为20.3%,同比降低3.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
高毛利优势渐失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其中理想L6的低价走量策略对利润池的反噬作用显著。
作为理想产品线中价格最低的车型,上市不到9个月的理想L6在2024年累计交付19.2万辆车,占理想去年所有交付量的38%。它的热销虽大幅提升了整体销量,却因自身利润空间有限,无情拉低了平均单车利润。
另一方面,理想汽车在增长方面也深陷困境,交付量虽在总体上有一定增长,但环比下滑的趋势令人忧心。
从近期数据来看,这一波动更加明显,这反映出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可能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或者市场竞争加剧,分流了理想汽车的潜在客户。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已经过去的两个月中,理想汽车单月交付量分别为29927台、26263辆。1月销量同比下滑3.97%、环比下滑48.85%;2月销量同比增长27.9%、环比下降12.2%。
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理想汽车若不加快向人工智能企业的转型步伐,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
从“造车”到“AI生态”的激进跨越
当下,智能化已然成为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战场。AI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应用,正深刻改变着汽车的产品形态与用户体验,理想汽车若想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构建AI生态势在必行。
从单纯的“造车”迈向构建“AI生态”,这一激进跨越既是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也是理想汽车突破当前困境的必由之路。
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数据便是其转型决心的有力证明。理想汽车连续两年在研发投入上超过100亿元,投入重点聚焦于智能驾驶技术、智能座舱、AI大模型和海外研发中心。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为111亿元,同比增长4.6%;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为105.9亿元。
在智能驾驶领域,理想汽车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
2024年第三季度,ADMax平台技术实现从无图NOA到全新一代智能驾驶技术架构端到端+ VLM双系统的切换,并于10月完成全量AD Max平台用户推送,标志着理想智驾正式迈入AI大模型时代。
借助AI大模型,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能够实现更精准的路况感知,面对复杂的交通状况,如狭窄道路、环岛、掉头以及复杂施工路段等,都能做出更智能的驾驶决策,这不仅大幅提升了驾驶安全性与舒适性,也让理想汽车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在智能座舱方面,作为汽车与用户交互的重要窗口,智能座舱也是理想汽车打造AI生态的关键环节。借助AI技术,理想汽车可以实现更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让车辆能够理解并响应用户的语音指令、手势操作等,为用户打造更加便捷、个性化的驾乘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同学App全面接入DeepSeek R1&V3 671B满血版,并与理想自研MindGPT大模型实现双向自由切换。未来,“理想同学”将不再仅仅局限于车机端的智能助手角色,而是成长为能够时刻陪伴用户、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的贴心伙伴。
可以预见,随着向AI生态的转型升级,理想汽车还需要构建完善的软件服务体系、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以及用户运营体系,这对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马力”到“算力”的升维困境
在电动车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智能化能力正成为车企的核心护城河。曾经汽车性能以马力论英雄,而如今,时代的浪潮已将其推向了算力主导的新纪元。汽车操作系统,作为连接硬件算力与AI算法的“神经中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理想汽车在这一时代洪流中,推出星环OS并将其开源,这一举措堪称从“产品竞争”步入“生态竞争”的关键落子,然而这背后也隐藏着诸多困境。
不可否认,理想星环OS在芯片适配周期短、算力共享、性能更强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显著的优势,这些技术优势若能有效转化,无疑将极大提升理想汽车在产品性能、成本控制、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理想汽车在从“马力”到“算力”的升维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海内外对手的竞争压力。
在海外,特斯拉作为行业领军者,在智能驾驶技术上持续深耕,其Autopilot系统不断升级,已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与实践经验,庞大的数据量使其智能驾驶算法能够不断优化,在市场上占据先发优势。
在国内,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也纷纷加大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投入,推出各自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与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蔚来的SkyOS、小鹏的XOS都显示出强烈的生态闭环倾向,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与用户生态。
在商业化方面,理想汽车也面临着困境。当下L4级自动驾驶技术尚未成熟普及,在这L4未至的空窗期,软件付费模式难以有效推行,消费者对于尚未完全实现的高级自动驾驶功能,付费意愿普遍较低。
综上所述,理想汽车从“马力”到“算力”的战略升维,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星环OS的推出展现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但在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之间,理想汽车仍需跨越重重障碍,这不仅是对理想汽车的考验,也是对所有车企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