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在一体检机构体检10年,未给出风险提示,结果,女子癌症晚期

大家平时对体检都挺上心的吧?总觉得每年查一次,心里会踏实点,尤其是选那种连锁的体检机构,想着专业些,结果,最近有一件事,让不少人对体检这事儿又多了一层顾虑。
据7月17日的报道称,北京有位叫张晓玲的律师,从2013年到2023年,整整10年都在爱康国宾北京的分院体检。按说,每年体检一次,身体有啥不对劲儿的地方早该发现了,可她这10年的体检报告里,癌胚抗原定量一直都在正常范围内,双肾也常年显示“未见明显异常”,体检中心从没跟她说过有患癌的风险。就连2023年的报告里提到右肾有“钙化灶”的情况,医生也跟她说“没事,就像手指头破皮结了疤一样,不用管”。
结果,到了2024年,张晓玲换了家体检机构体检身体,在做腹部彩超时,竟然查出她的“右肾囊肿,还有个3.5cm×2.8cm的低回声,分叶状,血流信号丰富”,这家体检机构直接建议她赶紧去医院细查一下。这一查可不得了,当年10月,张晓玲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检查时被怀疑是“右肾透明细胞癌”,做了右肾摘除手术后,病理结果坐实了这个诊断。2025年2月,张晓玲又去国外医院检查,也确诊她的肾癌已经发生了骨转移,到了晚期。
对于这样的结果,张晓玲心里肯定不好受,她后来问了不少专家,都说这种肾癌和骨转移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是早发现早治疗,肯定不会拖到这么严重。她自己就是一名律师,更明白这里面的门道,她觉得爱康国宾这10年的体检怕是出了问题——要么是漏检,要么是误检,甚至直言这是“假体检”。
今年7月4日,张晓玲给爱康国宾发了律师函,7月7日对方收到了。可直到7月16日媒体开始报道这事儿,爱康国宾才联系了她,当时,她正在忙,说晚点再聊,结果,到了约定的时间,对方却没有再来电,当她打过去时,号码居然成了空号。同一天,爱康国宾对媒体称,他们已经收到了律师函,正在讨论处理,但到底有没有漏检和误检,暂时没办法回应。
更让人有点无奈的是,7月17日上午,有记者打爱康国宾北京总部的电话,记者刚说明身份,提到张晓玲的事儿,接电话的男工作人员便直接就把电话挂了。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的议论可不少,大伙儿说的都挺实在。
有人就琢磨:“这事儿挺矛盾的。要是真查不出来,那体检机构存在的意义在哪儿?要是能查出来却没查,那这种检查的意义又在哪儿?”
还有人提到法律层面:“要是重大疾病当时没查出来,体检单位就得赔钱,真该有这么个法律,才能从根上改改体检机构的乱象。”
不少人对体检中心的专业性犯嘀咕:“我不太信体检中心那种流水化作业,里面的人有没有医疗资质,流程规不规范,都说不准。机构一门心思要赚钱的时候,就得小心了。” 有位网友说自己单位每年都在爱康国宾体检,2024年所有人的报告都显示有颈动脉斑块,2023年则全有肾结石,“真不知道2025年会查出啥”。
也有人分享类似经历:“之前公司体检,我自己加钱查了幽门螺杆菌,说没事,结果去医院一查就有问题。从那以后,公司体检我就走个过场,就看看眼睛、体重啥的。” 还有人说,他们单位两百多人去一家上市体检机构,二三十人被查出高癌症风险,让去复查,结果大伙儿跑到重庆、成都的大医院检查,啥事儿没有,“从那以后,我们单位就只去正规医院体检了”。
当然,也有理性讨论病情的:“2022年体检没事,2024年得肿瘤,这也可能正常。有些癌症发展很快,比如肝癌,三个月就能从芝麻大小长到几公分,腹腔里的器官癌变都快。说不定这种肾癌属于突变快的那种?还是等专家来科普吧。”
还有人提到体检机构的背景:“爱康国宾跟不少外资、大厂有合作,还是海外上市的全国连锁,其实也就像个草台班子,顶多找些退休医生撑场面。三甲医院的体检也就稍微负责点,真该早点出台法律,约束体检业务,把责任分清楚。” 有位网友说,他们单位之前也在爱康国宾,新领导来了之后,直接换成了公立体检医院。
也有人替张晓玲操心:“她自己就是律师,能告赢吗?我2024年4月因为乳房疼去检查,医生说是乳腺增生,不用吃药,结果9月底换家医院,就是乳腺癌局部晚期伴腋窝转移。家里人劝我算了,跟医院说理说不清。”
还有人给出建议:“还是去医院体检靠谱,可以多跑几个科室,开检查单,分几次把身体查一遍。”
回过头看这事儿,张晓玲现在一边接受治疗,效果还不错,一边还得抽空处理投诉,就想从爱康国宾那儿要个明确说法。
其实,大伙儿对体检的期待很简单,就是能及时发现问题,早做准备。可现在,不少人对体检机构的信任度在下降,这背后既有对专业性的担忧,也有对责任心的质疑。或许,只有让体检流程更规范,责任更清晰,才能让大家体检时真能放下心来,而不是花了钱、耗了时间,最后只是换个“心里安慰”。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