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模型重新定义厨电,但年轻人不下厨房

当厨房不再是年轻人生活的刚需,对习惯于外卖、预制菜的网络原住民而言,厨电产品逐渐沦为非必需品;老板们的AI厨电故事,也对年轻人讲不通了。
原创ⓒ新熵 家电科技组
作者丨茯神 编辑丨思原
被“懒人经济”重重包围的年轻人,似乎天然地排斥烟火缭绕、手忙脚乱的中式烹饪。如何把他们哄进厨房,就成了一个伴随厨电行业发展的话题。
随着AI大模型浪潮的来势汹汹,以及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横空出世,AI正全方位地渗透进年轻人的生活当中,以老板电器、方太为首的中国厨电企业,也踏上了一条前景光明却荆棘丛生的探索之路。
前不久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 2025)上,AI成为所有电子消费产品的共同标签,却也暗含了整个行业的集体焦虑。一方面是技术创新尚处于萌芽落地阶段,营销概念与实际体验难免出现落差;另一方面是“挑剔”的消费者并没有换位思考的义务,针对溢价不低的大件AI电器,个例的不遂人愿就有可能影响到全网的口碑。
作为执行业牛耳者,老板电器的财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整个赛道在稳健回暖中摸索却突破有限的现实。在内部的“2023年先进表彰与2024年展望部署大会”上,老板电器总裁任富佳,曾针对2024年的发展强调了两位数的增长目标。不过,2024年报显示 ,公司营业收入为112.13亿元,同比 仅 增0.1%,归母净利润为15.77亿元,同比 则 下降8.97% 。与当时定下的目标相差甚远。
进入今年,颓势仍未好转,2025年一季报显示,老板电器营业收入为 20.8亿元,同比下降7.2%,归母净利润为3.4亿元,同比下降14.7%。 好在“AI+厨电”的探索有些喜讯,2024年老板电器旗下的数字厨电销售额累计超过30亿,销量同比增长57.2%;推出的AI烹饪大模型“食神”累计注册用户突破428万人,截至今年3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38.6万人。
然而,数字化产品的杯水车薪,并未完全俘获年轻人的芳心。大模型与厨电的结合,怎样才能彻底打破年轻人与厨房之间的隔阂,仍是方太和老板电器们继续埋头苦思的难题。
家电战争的子战场
迫不及待地在AI领域开辟新战场,本质上还是源于国内厨电乃至整个大家电赛道,依然没有从周期回调的水深火热之中完全走出。
在家电行业这片波澜壮阔的商业海洋中, 厨电双巨头 老板电器与方太的激烈角逐,犹如两艘旗舰战舰在波涛中相互对峙,而这片海域 也 仅仅是 大 家电战争的一个 子 战场。
奥维云网(AVC)监测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房地产商品住宅精装修市场厨电品牌20强榜单中,除了前两名的方太和老板电器,第三到第五位的博世、西门子、嘉格纳同属于德国的博西家电,在这之后,是美的、海尔等知名白电品牌的身影。
面对海外品牌的 强大技术底蕴和品牌影响力 ,同时又要提防跨界而来的白电巨头 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优势和多品类协同效应 ,单一的垂类 厨电 赛道反而 成为各方势力交织的复杂战场 ,不仅经受着家电业的周期波动,又需要跟上特有的需求迭代趋势。
事实上,家电与房地产两个行业的强相关性无法忽视,后者 打个喷嚏, 前者 就 要 感冒;相反,房地产市场火爆,家电业就 会 水涨船高 , 这种局面已经 持续了 20 余 年。 其中, 精装修房产的预安装市场, 又 如同一条关键的补给线,直接决定着厨电企业的市场命运。
老板电器在这轮房地产下行周期中的遭遇,更凸显了这种依赖的致命性。2021年 , 老板电器 收获 年度净利 润 13.49亿元 的同时,也正式告别了此前近十年的 高速增长 。因为在同一年, 老板电器计提了一笔高达7.1亿元的坏账 , 其中恒大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就占了6.3亿元 。后者的暴雷,在整个房地产行业中也属罕见特例,深度绑定的老板电器无奈成为了殃及池鱼的对象。
此后,业界普遍盛传“解套说”的观点,想要摆脱这种俱荣俱损的关系。不过, 国联家电《2024年度投资策略》 的 报告中指出,消费者 正 倾向于以整套方案的形式完成房屋装修,整装成为共性趋势。
在此背景下,家电的零售需求也逐步被前端渠道截流,典型如房企精装修、装修企业及装修环节更靠前的渠道。基于此,厨电企业开始倾斜三类渠道合作,一是房企精装修项目,二是装修企业的合作,三是品牌强强联合的渠道。
结构性关系不可扭转,老板电器们也只能把重心放在产品一侧,这一轮智能化升级可以说是被逼出的良策。在 行业尚未进入真正主动服务、千人千面的状态下,硬件力仍是首要,中长期掌握家庭中控流量入口的企业将获得更多份额。
龙头也要二次创业
老板电器过去的 崛起之路 ,得益于 在 中式厨房油烟 场景中 的极致 体验 追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群体的更迭,年轻人的多元化需求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功能相对单一的厨电被打上了传统标签, 这促使 厨电企业们 不得不开启一场突破自我、重塑优势的二次创业之旅。
全球统计数据库 Statista预测到2026年, 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即1.5万亿元;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8500亿元,其中智能家电占比达80%。
老板电器在AI方向上的动作不可谓不快,去年底就上线了厨电领域首个AI烹饪大模型食神,可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定制菜谱和膳食计划;今年2月,公司又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强化“食神”与深度思考能力的结合。
然而,市场一侧对AI家电的看法不尽相同。有部分消费者直言,AI功能并非生活“必需品”,比如增加了语音控制功能的烤箱,实际操作中远不如直接触摸屏幕来得高效。同时,搭载AI功能的家电产品普遍会溢价30%-50%,让许多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望而却步。
另外,随着家电智能化程度加深,数据隐私安全问题也引发广泛担忧,用户们不可避免地会担忧个人信息泄露,平白无故地增添风险。
总体而言, 厨电 厂商们现阶段能提供的产品 , 仍与消费者的理解具有一定偏差 ,但年轻人们 对AI 厨电 并非没有期待, 只是 希望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才 愿意 接受更高的价格。
“AI+”的东风只能说刮到了一半。不过老板电器的二次创业,同时瞄准了出海战略。
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9月期间,中国家用电器累计出口总额达到751.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5%;出口量则突破33.3亿台大关,同比增长高达21.8%。
今年5月,老板电器首届海外事业合伙人大会在杭州举行,全球化战略迈入新的阶段。其实早在2017年,方太便入驻了亚马逊美国站,开启了其海外市场的深耕之旅,2023年又在马来西亚布局了冰箱业务;老板电器也紧接着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开设了黄金海岸旗舰展厅,东南亚地区的首家旗舰店则进驻马来西亚。
不过,除了要解决全球饮食文化习惯的需求差异难题,出海的厨电企业还要逐一面对订单碎片化、定价权缺失、以及欧美消费降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问题。无论是数字化厨电的创新探索,还是出海战略的稳步推进,都需要老板电器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二次创业的挑战或许比当年从0到1要更艰难。
厨里厨外的双向奔赴
自从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国内房屋的厨房面积平均只有大约6-8平米。随着小户型政策的推行,这一数字又有所下降,狭小的空间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拒绝着烹饪需求。
因此 在当下的消费市场中,年轻人与厨电企业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一场微妙而深刻的转变。与新兴 的 外卖 行业 对方便食品市场造成冲击 类似 ,厨房也面临着 同样逻辑 的命运。当厨房不再是年轻人生活的刚需,厨电产品对那些习惯于触手可得预制菜的 移动互联网原住民 而言,逐渐沦为非必需品 。
在这样的 大 背景下,厨房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年轻人走进厨房的频率也越来越低,厨电产品的使用需求随之大幅下降。
面对这一挑战,厨电企业不能坐以待毙,而应积极思变。就像美的、海尔等从白电跨界到厨电一样,老板电器等厨电企业也需要跳脱出传统思维框架,尝试把产品和服务的范围拓展到厨房之外。
一方面是年轻群体不愿走进传统意义上的厨房,另一方面他们也带动了“ 户外经济 ” 等新消费趋势 的 崛起,与之相呼应的是许多厨电 产品可以 从功能上、形态上为露营 场景 服务,实现了让厨房搬出家庭,走向户外的可能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达出更理性的观点:“目前来看可以带出去的家电不仅受移动电源的限制,而且在热度过去之后,户外场景中是否还能见到便携式家电的身影,能否跟进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至于这种场景最终不成为小众游戏,现阶段定性为新赛道还为时尚早。”
当然,在传统厨电产品上继续优化升级,让年轻人能够回归厨房,也在老板电器们的创新方向之列。比如市面上已经成熟的集成化类型产品,其实就是为了简化烹饪场景中的操作动线,让狭小的空间包容下更全面的功能;接入大模型等智能化的尝试,也是希望降低年轻人的下厨门槛,可以真正体会到烹饪的乐趣。
毕竟民以食为天,“食”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刚需,有着广阔的延伸空间。做得好,才能吃得更好,这一理念不应局限于厨房之内。厨电企业 需要 将目光投向与饮食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探索 出 新的业务增长点。
参考资料:
老板 电器2024年度财报
老板电器 2025第一季度财
市值 观察,《 中国 厨电的AI临界点 和 新战场》
智谷 商业评论,《 老板电器 任 富佳 :十年掌舵,掌 了 个寂寞?》
奥 维云网, 《2024年中国房地产精装修厨电市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