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访华3次,宝马大老板有多爱中国?

你爱中国,中国也爱你。
文 | 华商韬略 东木褚 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领导人握手,又到上海车展发布新车,宝马董事长齐普策又又又来了,最近三十天,他三次到访中国,记者问他,“您是‘常驻’中国了吗?” 齐普策笑了,“我太喜欢中国了,中国是宝马最大的单一市场,我每次回来都有新收获。” 【老齐又来了】 齐普策是六零后,技术工程师出身,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宝马度过的,2019年被任命为宝马集团董事长。 在跨国车企里,齐普策大概是最爱中国的掌门人,最近几年他到访中国的次数比奔驰、奥迪CEO加起来的还要多,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是宝马的第二个家。” 前年,当个别西方学者鼓吹与中国脱钩断链时,齐普策的态度是,“不可能,别说脱钩,搬家都不可能,我们在沈阳有四个生产基地,怎么脱?” 去年,当欧盟对中国电动车挥舞关税大棒时,率先站出来表达反对意见的,还是齐普策,他认为欧盟不需要害怕,进口中国电动车不会对欧洲汽车产业造成实质伤害,欧盟这么做受伤害最大的反而是德国的工业,“宝马反对加征关税,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我们的态度都是一样的。” 齐普策“胳膊肘向外拐的发言”让欧洲老牌媒体《经济周刊》破防了,发文抨击,“看看吧,以宝马为代表的几家大车企,根本不关心欧洲的利益。” 2024年,宝马在中国交付了714530辆BMW和MINI品牌汽车,蝉联中国豪华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但同比下滑了13.4%。 虽然少赚了45亿欧,但宝马反而加码了对中国的投入,创纪录地砸下200个亿的单笔投资,升级改造沈阳的工厂。 而且,这次升级非同一般,事关宝马即将投产的新世代车型,是宝马集团在数字化、电动化时代的关键一战,可以说,宝马把自己的未来都压在了中国。 危中有机的是,2024年宝马纯电车销量同比增长7.7%,占集团在华整体销量的15%,在中国市场的纯电交付首次超过10万辆,为宝马打开了新的增长点。 承受着业绩压力的齐普策表示,宝马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不会因短期波动而动摇,因为我们总是能在中国创造新的机会。 【家在中国】 2003年3月2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宝马集团和沈阳华晨汽车的十几位高管并肩而立,在发改委、商务部和辽宁省等领导的见证下,签下了成立合资公司的文件,华晨宝马就此诞生。 宝马时任董事长赫穆特·庞克说,“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是宝马集团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将为中国客户提供不折不扣的高档汽车。” 当时,距离1994年宝马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已有近十个年头,宝马在中国的年销量约有6700辆,虽然远低于日本,但华晨宝马给中国市场带来的信心感染了现场的每个人。 一家报道签字仪式的媒体用了这样的标题,“中国高档车市场开始起步了!” 2004年,宝马投资40亿在沈阳大东区建设了第一家工厂,拉开了本土化生产的序幕。 起初,德国人表现得谨小慎微,每年的产能规划只有1万辆,但沈阳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以及入世后中国市场对高档车需求的大幅增长让宝马惊喜不已—— 成立仅五年,大东工厂就下线了第10万辆宝马车,中国大陆也成为宝马全球第四大单一市场。 ▲华晨宝马第10万辆车下线,2008 2009年,宝马和华晨集团又齐聚人民大会堂,与沈阳市签署了二期项目的合约,双方计划投资50亿在沈阳开建新厂区,把年产能从10万辆逐步增加到30万辆。 2012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宝马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喜笑颜开的宝马管理层表示,“我们在欧洲以外的首个发动机厂将在沈阳建设,宝马扎根中国市场的决心越来越强了。” 在齐普策就任宝马董事长的2019年,宝马取得了进入中国以来的最好成绩,以72.37万辆的销量首次成为中国豪华车的冠军,并且带动全球销量增长1.2%,力压奔驰夺得世界豪车第一,干出这样的成绩,老齐怎能不爱中国? 此后,宝马不断打破自己的投资纪录,投资100亿打造第六代动力电池,耗资150亿建设里达工厂,投下200亿升级改造大东工厂,2010年以来,宝马在沈阳的生产基地累计投入了1160亿人民币。 除了德国总部,沈阳是与宝马连接得最紧密的城市了,截至2023年,宝马连续18年成为沈阳最大的纳税企业,也是辽宁省的纳税八连冠,累计为沈阳提供了2.1万个工作岗位。 宝马在沈阳成就霸业,沈阳也倾全力支持宝马。 为了宝马员工的通勤和医疗,沈阳直接把地铁三号线的地铁口开在了厂区内,不用出大门就能上地铁,还引进了北京的三甲医院;为了改善生活环境,市政府专门在宝马厂区外修建了大型生态公园,把工厂变成了4A级景区;为了员工的子女教育,引入了东北地区唯一的12年一贯制国际学校…… 对宝马中国的员工来说,沈阳的生产基地可谓应有尽有,颇有早年间国企大院的感觉,华晨宝马的一位德国籍项目经理说: “我们一家四口很喜欢沈阳,这里环境宜人,有中德社区、公园和医保互通的医院,小孩在沈阳上学就能拿到德国也认可的学历,我们丝毫没有后顾之忧。” 2021年底,宝马召开了线上年会,主题是“家在中国”,宝马全球财务董事彼得博士说,“今天,宝马在全球每卖出三辆汽车,就有一辆是交付给中国客户,每次来到这个伟大的国家,我都感觉像是回家。” 【共创未来】 近五年来,中国电动车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加速了汽车产业数字化、电气化的变革,市场渗透率从5.4%猛增到40%,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与此同时,由于转型缓慢、决策滞后等原因,传统巨头的日子都不好过,德国大众掀起裁员,日本的日产和本田谋求合并,美国福特CEO法利在目睹工程师拆解比亚迪,并且亲自试驾长安电动车后承认: “这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中国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是个关乎存亡的威胁。” 多次访华的宝马董事长齐普策比同行更早感受到了中国电动车的冲击,他对媒体说,“我非常欣赏中国汽车产业的电气化进程,立足现实,不拘泥于教条主义,涵盖纯电动、插电混动和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这才是推动市场接受电气化最有效的路径。 齐普策的话展现了百年车企的格局,但他也知道,面对中国的高端电动车,靠防守是保不住存量市场的,因此他为宝马制定的策略是:以低姿态学习中国车企的经验,在高端市场合作共赢。 从“老师”变成“学生”,谈何容易,当年成立华晨宝马时,有人问宝马董事长庞克,为什么要选择沈阳,庞克的回答被广为流传,“宝马就是宝马。” 时至今日,宝马还是宝马,但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要求已经翻天覆地,要智驾、要AI、要超长续航,这也是齐普策最近频繁往中国跑的原因。 这段时间,宝马接连发布消息,与华为、阿里巴巴和宁德时代展开合作,打造智能时代的宝马车。 从2020年10月上线汽车服务应用App以来,宝马发现有25%的App用户都是用华为手机登录的,因此与华为合作打造智能座舱是“众望所归”,在今年内,用户就能通过华为手机解锁、启动自己的宝马。 在宝马的新世代车型上,除了会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方案,还有基于阿里巴巴通义大模型的AI引擎,以及采用大圆柱电池技术的第六代动力电池。 目前,宝马正在和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供应商一起攻坚,推进大圆柱电芯的量产计划。 30多年来,宝马发展壮大的背后,也离不开中国对外资的开放和扶持。 据沈阳大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的领导回忆,当时他们在一天之内就办妥了涉及土地、施工等多项手续的证照,建设铁西区工厂时,为了满足宝马对防洪标准百年一遇的要求,区政府将工厂地块整体垫高了一米,用最优质的营商环境给宝马护航。 华晨宝马还是中国第一家突破外资50%股比限制的合资车企,2021年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自2022年1月1日起,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 2022年2月,宝马斥资近290亿元增持了华晨宝马25%的股份,股权占比由50%提升至75%,宝马集团成为中国放宽汽车行业外商来华投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受益方。 今年3月,齐普策在北京的高层论坛上展望了未来,“对宝马而言,‘家在中国’不只是在这里设厂或是卖车,过去我们携手推动了技术创新,未来也要携手迈进新的阶段。” 宝马用三十年的时间,为投资中国的外企打了样,这里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这里的市场足够宽广,中国欢迎外资的态度不会改变,你有多爱中国,中国就会有多爱你。 【参考资料】 [1]《宝马去年少赚了45亿欧元,研发投入创新高》财经杂志 [2]《宝马大东工厂:再次见证“奇迹”诞生》沈阳日报 [3]《专访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中国,我们要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凤凰风暴眼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