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与城共生,时光淬炼:重庆金嘉得利以匠心书写山城人居篇章

访客 2025-05-12 11:46:50 49525
与城共生,时光淬炼:重庆金嘉得利以匠心书写山城人居篇章摘要: 2007年,重庆金嘉得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江津区滨江新城扎根而生。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以其独特的立体地貌与人文底蕴,成...

与城共生,时光淬炼:重庆金嘉得利以匠心书写山城人居篇章

2007年,重庆金嘉得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江津区滨江新城扎根而生。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以其独特的立体地貌与人文底蕴,成为企业生长的天然沃土。作为广东石竹控股集团旗下企业,金嘉得利深耕重庆十余载,始终以“筑造品质生活”为初心,将建筑美学与城市文脉相融合,在时代浪潮中镌刻出一部与城共生的成长史诗。

一、与城同频:从滨江新城到城市更新

江津区滨江新城的清栖路旁,金嘉得利总部大楼见证了企业从初创到稳健发展的历程。成立之初,企业便以“本土化深耕”为战略支点,深度参与滨江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空间开发。从首个住宅项目到复合型社区,金嘉得利始终以城市规划为导向,将建筑与山水格局、交通网络有机衔接,助力区域从新兴板块升级为产城融合示范区。

近年来,随着重庆主城都市区扩容,金嘉得利积极响应城市更新号召。在老旧社区改造中,企业不仅注重硬件设施升级,更通过“社区文化重塑计划”激活邻里活力。例如,在江津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团队保留百年黄桷树作为公共空间核心,围绕其设计休闲广场与文化长廊,让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和谐共生。这种“微更新、深赋能”的理念,展现了企业对城市肌理的深刻理解。

二、匠心淬炼:以人文温度重塑居住本质

在房地产开发领域,金嘉得利始终坚守“建筑即作品”的信念。以石竹新花园为例,项目规划初期,设计团队耗时三个月走访周边居民,收集关于采光、通风、动线等细节需求,最终通过“错层阳台”“立体绿化中庭”等创新设计,实现功能性与美学价值的平衡。社区内嵌的“四点半学堂”“长者活动中心”等空间,更将全龄关怀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企业对品质的追求不仅限于硬件。在物业服务领域,金嘉得利首创“生活管家”模式,通过定期组织非遗手作、邻里茶话会等活动,构建有温度的社区文化。一位入住五年的业主感慨:“这里的建筑会‘生长’——当初规划的香樟树荫如今已成林荫步道,孩子在小剧场表演的照片挂满了文化墙。”这种时间沉淀出的归属感,正是金嘉得利“长效运营”理念的最佳注解。

三、责任筑底:从行业标杆到社会公民

作为重庆本土房企代表,金嘉得利始终将社会责任视为发展基石。在行业波动期,企业坚持“零延期交付”承诺,通过工程进度透明公示、业主质量监督小组等机制,筑牢市场信任基石。2023年江津洪灾期间,公司紧急开放在建项目地下室作为临时安置点,并组织员工志愿者参与救灾物资配送,获评“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企业探索颇具前瞻性。早在2015年,金嘉得利便试点“海绵社区”建设,在江州艺境项目中运用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技术,使社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75%。近年来,企业更将装配式建筑、光伏幕墙等绿色技术纳入标准工艺库,推动行业向低碳转型。

四、生态赋能:构建“地产+”价值网络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金嘉得利以“多元协同”破局。依托母公司石竹控股的产业链资源,企业构建起涵盖建材采购、智能家居、社区商业的生态闭环。例如,通过战略合作引入智能安防系统,实现社区能耗降低20%;与本土农企联建“社区鲜食驿站”,既缩短供应链又助力乡村振兴。

在产城融合领域,企业正参与打造江津智慧产业园区。该项目整合研发办公、人才公寓、商业配套等功能,通过“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模式,吸引30余家科技企业入驻意向,预计带动区域年产值增长超10亿元。这种“空间运营+产业孵化”的创新实践,彰显了金嘉得利从开发商向城市服务商的蜕变。

五、未来图景:在传承与革新中笃定前行

站在成立第十七个年头,金嘉得利展现出“守正创新”的清晰战略。一方面,企业持续夯实开发主业,通过BIM技术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将项目交付周期压缩15%;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银发经济”赛道,在渝西地区试点医养结合社区,配备健康监测设备和适老化智能家居,开辟差异化竞争路径。

数字化转型成为新一轮增长引擎。企业打造的“云筑生活平台”已集成报事维修、邻里社交、智能家居控制等40余项功能,未来计划接入城市政务服务模块,让社区成为智慧城市的“微缩节点”。正如企业负责人所言:“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盖房子,而是通过每一个项目,参与定义未来城市的生活方式。”

从2007到2025,重庆金嘉得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用十八载光阴,诠释了一家本土房企的坚守与超越。在江津滨江新城的晨曦中,在老旧社区焕新的笑颜里,在产城融合的蓝图上,金嘉得利始终以匠心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着与城市共生长的隽永故事。未来,这家企业将继续以“建筑美好生活”为使命,在巴渝大地上镌刻更多温暖的人居印记。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