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抢特价毕利,年轻人的周末闹钟响了

作者|初夏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周六上午10点,95后女生小彭熟练地打开小红书搜索“宜家循环市集现场分享”的笔记,然后迅速切换到“宜家处理特价20群”,期盼能抢先剧透当日的特价区商品。她的目标是上周就看中的毕利书柜,原价399元,但在宜家循环市集里或许能以意想不到的价格拿下。
惊蛰研究所发现,像小彭这样热衷在宜家循环市集“淘金”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在小红书#宜家循环市集攻略#的话题页,满是“抢到展厅样品书架”“逛半小时,捡到半价卡莱克”“十元板子重出江湖”之类的笔记分享。
理性消费浪潮下,当代年轻人在花钱与省钱间反复权衡,既不愿放弃对理想家居生活的追求,又希望在有限预算中搭建无限可能的生活美学。而那些真实的“捡漏”经历,不断刺激着更多年轻人的参与热情。于是,二手家具及其交易平台成为都市青年的消费新选择和新晋打卡地。
“性价比猎人”开辟宜家副本
早在2023年,土巴兔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行业报告就提到,90后用户以超过四成的占比成为互联网装修的最大消费群体,80后占比为36%,80后和90后合计占比接近八成。此外,00后用户占比首次突破10%,其主阵地逐渐从大学校园迁移到社会职场,在家装消费中的潜力逐渐显现。
与此同时,当经济下行压力与消费理性化浪潮不期而遇,年轻消费者的购物车也经历着微妙的重构。惊蛰研究所在《花小钱,办大事:这八种“平替消费”火了》中曾提到,当代年轻人越来越“精打细算”,但消费需求却没有减少。而家具作为家居布置中的大额支出项,由此成为年轻人优化预算的首要对象。
惊蛰研究所在宜家家居上海北蔡商场店的循环市集看到,现场展示和销售的商品中数量最多的是桌子、凳子和沙发、柜子,还有一整面墙的区域用来展示台灯、水杯、水壶、插座等小件商品。商品折扣力度也非常诱人,不光有四折的床架、床垫,还有三折桌子、椅子。现场人流量虽然比不上常规售卖区,但有不少年轻人前来“捡漏”。
*宜家循环市集售卖的商品(惊蛰研究所摄)
通过询问宜家店员、查询宜家官网以及搜索媒体报道,惊蛰研究所了解到,进入宜家循环市集的商品,通常是包装损坏的新品或展厅的样品,或是尾货、退货,以及个人通过宜家官方渠道转卖的二手商品。由于门店急于清仓或是商品本身有一定瑕疵,因此循环市集的商品价格折扣通常能够达到原价的4-7折不等。此外,宜家的线上小程序也可以提供循环市集商品免费预订服务,预订顾客需要在48小时内前往线下门店取货。
00后女生Lydia告诉惊蛰研究所:“我第一次购买二手家具就是在宜家的循环集市里。”Lydia回忆道,“当时刚搬进自己的房子,终于可以按喜好布置空间了。”而二手家具的性价比以及独特的购物体验,是其受到“Lydia们”青睐的重要理由。
与许多热衷“盲盒式”探索的年轻人一样,Lydia格外享受在市集闲逛中邂逅心仪家具的惊喜:“本身我就很喜欢淘货的感觉,会有一种在‘垃圾堆’捡到宝的感觉,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买下来,单纯地有‘哇这个东西好!’的感叹就令我很开心,当然如果我需要,买下来会更开心。”
*Lydia淘到的二手桌子
“我曾经用半价买过仅拆开过包装的地毯,一点污渍都没有;买过2折的桌板和5折的桌脚,组合在一起特别稳当,产品外观几乎没有瑕疵;还买过组装好的桌子,应该是半价左右,桌板有一点破皮但是不影响使用。感觉和全新的没区别。”这种线下“淘宝”的体验,在Lydia看来无可替代:“宜家开通线上集市后确实方便,但亲手触摸材质、近距离观察细节,才能真正判断其值不值得买。”
不过,线下采购后的运输难题也随之而来。惊蛰研究所了解到,虽然宜家循环市集提供了多样化物流方案,但是40元/单的常规打包费用、70元/件的特价商品拆除服务,以及针对高层住宅的分层收费与付费组装,增加了不菲的配送成本,由此令不少消费者犹豫不决。为了避免额外的支出,Lydia也摸索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每次去宜家前,我都会提前规划车辆空间,把后排座椅放倒,基本能搞定大部分大件运输。”
在Lydia的身上可以看到,年轻人对二手家具的青睐,不仅源于对高性价比的追求,更体现了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认同。在经济理性与审美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二手家具正从过去的“无奈之选”,转变为年轻人展现生活智慧的新潮流。
二手家具走红,不止“省钱”这么简单
从小时候街头巷尾“回收旧家电”的吆喝声,如今年轻人热衷的“stooping”文化(源于美国,指在街头捡漏“看着完全不像垃圾”的家具),二手家具交易在中国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
如今的“捡漏”行为似乎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单纯的省钱手段,蜕变为集理性消费、环保主张与审美表达于一体的复合型消费文化。
转变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性价比成为年轻群体的核心诉求。根据《2024中国新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八成Z世代既追求生活品质又拒绝品牌溢价,“精致省”的消费理念使二手产品成为平衡预算与品位的理想选择。
Lydia对此深有体会:“买二手家具第一点肯定是看价格,先看标签价是几折,折后是不是很值。因为宜家有些东西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价格蛮高的,半价买到好货大家都会很喜欢吧。我还记得我曾经花100元买下了原价500元的实木贴皮桌板,加上半价225元买下的桌脚,虽然他们原本不是配套的,但是组合在一起也是稳如泰山。”
95后沪漂小彭也在践行“精致省”的消费观。在上海租房的她,每月三分之一的工资要用于支付房租,为了改造出租屋,她练就了精打细算的本领:“淘宝上两片成品双层窗帘要150元,而自己搭配蕾丝布料和碎花床单,50元就能搞定。”在二手家具市场,她也尝到了甜头:“每天蹲蹲朋友圈或者特价群,运气好花几十块钱就能淘到几乎全新的家具,即便搬家转手也不心疼。”
根据小彭的分享,惊蛰研究所发现,宜家的许多经典款家具在二手市场堪称“硬通货”。例如拉斯科小推车、利蒙书桌等产品,其“低价高配”的消费逻辑,让宜家二手家具市场成了年轻人的“性价比天堂”。而官方渠道的二手商品往往经过筛选和翻新,品质相对有保障,价格却可能低至原价的零头。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优化消费结构的最佳选择。
更值得关注的是,二手消费正在被赋予更多情感价值和社会意义,Lydia坦言:“我承认买二手就是图便宜,但是图便宜使我快乐。感觉在有了几次愉快的淘二手家具经验之后,我会更加接受其他的二手东西。”
*Lydia淘到的二手地毯
在Lydia的叙述中,“淘二手”带来了成就感和愉悦感;在小彭的分享中,则体现了年轻人通过二手交易实现居住品质提升的智慧。情感价值与环保理念相互强化,形成了正向循环。随着可持续生活理念在年轻群体中普及,“买二手=减少浪费”的认知深入人心,社交媒体上“可持续生活”等话题进一步助推二手交易流行。宜家、无印良品等品牌也顺势推出官方二手平台,让“循环经济”从概念走向主流,为这场消费文化变革注入商业动力。
二手经济浪潮中的“生死时速”
近几年,可持续发展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议题。
尤其是2024年,随着中国首个可持续生活方式主题商业HAI550的开业,可持续发展的风越刮越大,可循环商品市场也迅速发展。这种转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可循环商品市场的快速扩容:从宜家推出“回购与转售”服务,无印良品推出环保回收计划,到闲鱼开设线下二手实体店,不同体量的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而国际品牌的争相布局背后,也有各自的盘算。
公开数据显示,2019财年至2024财年,宜家在中国的销售额整体呈现出下滑趋势;年均增长率从2015财年至2019财年的超10%,降至2019财年至2023财年的-7.7%。2024财年,宜家所有店铺零售总额为451亿欧元,同比下降5.3%。对宜家而言,在遭遇全球营收下滑,中国市场增长乏力,降价促销效果有限等市场逆境后,二手业务成为其突破困局的战略选择。
另一边,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划”也在2024年9月对外公布,无印良品在中国现有直营店和电商平台销售额同比大跌12%,连续三个月下跌至两位数,东亚地区下跌6.2%。连续的业绩下跌,迫使无印良品寻求二手家具等新增长点。
实际上,品牌纷纷布局二手市场的现象,折射出当前零售行业面临的双重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传统零售模式增长乏力,迫使企业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另一方面,年轻消费群体价值观的转变,为二手经济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京报贝壳财经发布的《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揭示,年轻消费者在追求时尚、健康和环保生活理念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意愿,他们更愿意为可持续品牌和产品买单。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品牌的倾向性,还反映在消费决策上。超半数受访者有过二手平台消费经历。其中,32.28%的消费者看重二手商品的高性价比,24.11%基于环保低碳理念选择循环消费。
*图片来源:《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
但商业竞争从来不是一场理想化的狂欢。尽管前景诱人,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差距。品牌自营二手业务在中国市场似乎正在遭遇水土不服。宜家回收服务因定价过低遭诟病,无印良品二手家具被吐槽成色不好且规模有限。加上闲鱼、转转等本土平台已形成强大的用户心智和交易生态,新入局者面临流量获取和用户留存的双重挑战。
所以,短期来看,品牌做二手生意更像是一种营销策略,用来强化环保形象、吸引年轻消费者,而不是真的指望它带来多少利润。但长期来看,如果品牌能解决定价、服务和信任问题,二手业务或许能成为新的增长点。毕竟,在消费越来越理性的时代,二手经济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宜家循环市集售卖的商品(惊蛰研究所摄)
宜家循环市集的兴起、二手家具消费的流行,本质上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消费主义的理性反思与生活价值的重新构建。在经济压力与绿色消费的双重驱动下,固有消费观念逐渐被打破,性价比、可持续性、消费体验等要素深度融入消费决策,催生出全新的消费观念。
正如Lydia所说:“我觉得二手不是将破的东西以优惠的价格再重新卖出去,而是将未能完全发挥其价值的好的东西,重新投入市场,再给他们一个物尽其用的机会。”
在这场悄然兴起的消费变革中,年轻人通过重新定义“价值”,在追求品质生活与应对经济压力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这种理性、智慧的消费态度,也将持续推动二手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文中小彭、Lydia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