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财报,宁波银行的「稳」与「进」

文 / 七公
来源 / 节点财经
又到了上市公司集中“晒收成”的时候了。
对“万业之母”的银行业来说,过去一年,内外部环境愈发复杂多变,其受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国内信贷需求偏弱,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重新定价等因素影响,挑战前所未有。
可尽管如此,仍有选手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成绩单”。把视线投射到宁波银行,大抵可视作行业样本。
01 成长兼顾回报的“双优生”
近日,宁波银行发布2024年财报:总资产31,252.32亿元,较年初攀升15.25%;营收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归母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净息差1.86%、不良贷款率0.76%。
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商业银行整体利润增速为 -2.3% ,净息差1.54%,不良贷率1.59%。
对比之下,宁波银行不仅再次跑赢自己,也跑赢大盘。
拉长视线看,从2007年登陆深交所,宁波银行历年业绩都保持了增势,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穿越周期的韧性。
回到本期,宁波银行的基本面在稳健之余,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首先看存贷。2024年,宁波银行客户存款总额达到1.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24%;贷款和垫款总额1.4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83%。
常言道:存贷稳,则银行稳;存贷兴,则银行兴。存贷规模的持续壮大,让宁波银行的基础底座更加硬实和坚韧,为向上生长供给养分。
接着看净息差。最近几年,净息差收窄已成为行业共同的考验,2024年该项指标较2023年再度下降15个基点至1.54%。
宁波银行2024年的净息差为1.86%,2023年为1.88%,无论是直观的数值,还是降幅,都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最后看资产质量。坚守“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守住风险就是守住效益”的底线,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在业界遥遥领先。
截至2024年末,其不良贷款余额112.67 亿元,不良贷款率继续维持极低水平,仅为0.76%。
更为难得的是,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19年(2006年-2024年)位于1%以下,是A股把“优秀”二字贯彻到底的稀缺标的。
除了核心指标的跃迁,宁波银行正以“9+4”多维发展格局,构筑起“多点开花”的新生态。
所谓“9+4”多维发展格局,即以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9大业务条线,加上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4个子公司,组成13个利润源,协同并进。
2024年,宁波银行非利息收入186.3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27.97%。
这意味着,宁波银行拥有更加均衡、更加抗压和灵活性更好的肌体,既有助于熨平波动,又拓展创收创利半径,为长线行稳致远蓄力至满。
而在夯筑成长基石的前提下,宁波银行亦不忘真金白银地回馈投资者。
2024年,宁波银行拟向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红利,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含税)。以该股2024年度成交均价计算,股息率高达4%,位居行业前列。
这是宁波银行自2007年上市以来,第18次给投资者“发红包”。期间,宁波银行的派现举动从未间断过。
在《节点财经》看来,上述亮眼数据,不单是对宁波银行成长兼顾回报的“双优生”的佐证,亦是对其后续乐观预期的铺垫。
02 擦亮普惠金融的为民底色
稳中有进的背面,离不开宁波银行对普惠金融的知行合一。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金融如水,唯有居于低洼处,以普惠为本,以民生为要,才能真正滋养经济的万顷良田。
顶层亦多次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宁波银行深谙此理。多年来,该行紧扣“五大篇章”,不断擦亮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底色,通过惠农、扶小、助微的“三张牌”,持续拔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质效。
2024年,宁波银行一如既往践行为实体经济“减负”的责任,贷款收息率4.84%,同比下降29个基点。其中,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4.29%,同比下降10个基点,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27.7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9.1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5%。
回拨时钟,十几年来,宁波银行秉持“做真、做实、做好、做活、做持久”的原则,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投放规模逐年上升,助力大量“毛细血管”爬坡过坎。
2013至2024年,宁波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544亿元增长到2199亿元,服务的小微企业客户数从6.57万户增长到27.78万户,增速双双超过300%。
目前,在宁波银行的67万对对公客户中,90%以上都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数字的源头,是一个个关联实体经济的鲜活案例:聚焦企业的信贷难点,宁波银行以创新金融产品,迭代数字化工具,简化审批流程等举措,打通融资堵点,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痼疾”……
刘先生在临海杜桥从事眼镜行业已近十年,这两年行情不太好,导致工厂的回款速度变慢。而临近年关,他要给工人发工资、奖金,还要给原材料供应商结算货款等,再加上旧订单要赶,新订单要接,手头往往非常紧张。他也想过贷款,但奈何大部分银行都需要担保,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只能作罢。
就在刘先生一筹莫展之际,宁波银行台州临海支行的工作人员知晓了他的困境,主动上门对接,并推荐了“税务贷”产品,快速为其办理手续,当天40多万元的贷款额度就批下来了。
“随借随还,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刘先生感叹道。
再如,宁波银行获悉浙江一家新材料公司面临融资难题,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深入一线进行走访、调研,并结合企业经营区域和行业特点,创新设计了“普惠贷款+”综合融资服务方案,不仅帮助其度过资金难关,还压降了融资成本,在业界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普惠金融的奋楫笃行,反过来也哺育宁波银行,使其身处变局仍泰然,更是其向远、向高锚定的重要支点和动能所在。
03 厚植“真心对客户好”理念
在宁波银行的外宣资料中,我们经常看到“真心对客户好”这句话。
年报开篇的高管致辞中,该行董事长陆华裕表示,2025年,宁波银行将继续坚持“真心对客户好”的理念,用专业创造价值,以责任诠释担当,在服务实体的过程中锤炼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积累银行差异化比较优势。
到底该如何理解“真心对客户好”?透视宁波银行的底层逻辑,《节点财经》认为,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以想干事的姿态、能干事的本领、干成事的作为,为客户创造价值。
同样,这也是宁波银行“稳”的“压舱石”, “进”的“攀云梯”。
为此,宁波银行打造了一系列数智化工具,包括“鲲鹏司库”、“财资大管家”、“票据好管家”、“外汇金管家”、“投行智管家”、“政务新管家”等,多角度、全链路为客户增益。
以2024年升级的“五合一”APP为例。作为“真心对客户好”的实干典型,该款APP引入波波知了、设备之家、美好生活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且成为首批鸿蒙原生应用,与小艺智能体联动,淬炼金融服务中的技术中枢。
具体而言,对私端,推出理财选品地图,打造特色理财专区,让个人的产品选择更贴心、财富管理更轻松;对公端,上线APP 英文版、体验版和高管版 2.0 等个性化版本,扩大客群覆盖面,同时将动账等关键信息对接中小企业主流办公平台,避免客户在多个软件里反复横跳,强化使用便利性。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于报告期末,宁波银行APP 个人用户数 1,452 万,较上年末大幅上涨45% ;APP企业用户数 35 万,较上年末增长 29%。
2024年,宁波银行发布的“鲲鹏司库”,深度融合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创基因,依托咨询全方位、业务全覆盖、风险全管控、系统全开放、使用全陪伴“5全”服务体系,并植入一点接入、融资管理、客商管理和询报价管理等细化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扫障除患”,降本提效。
比如,某上市集团虽然已借助司库系统实现了境内跨单位、跨银行可视,但境外银行的管理依然靠纯手工方式邮件报送信息,导致数据滞后、准确性难以保障。
针对这一痛点,鲲鹏司库采用SWIFT AMH直联服务,协助企业完成BIC代码申请,并成功对接了中银香港、工行河内分行等4家主要境外合作银行,实现MT940对账单报文每日发送,MT101付款报文实时发送。
如今,该集团彻底打通资金数据,境内外账户余额精准掌握,财务人员只需通过司库系统就能一览全球资金动态,彻底告别了以往手工对账的繁琐和不确定性,既提升了资金管理效率,也为企业全球化运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管理大师稻盛和夫曾说,"极致的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回顾宁波银行的成长历程,其早在多年前就意识到“真心对客户好”,不仅要厚植理念,更要基于科技金融的力量,把字面意思具象化、实效化。
据《节点财经》了解,宁波银行每年将5%左右的营业收入投入到金融科技上,并陆续通过 CMMi5 级、TMMi4 级、DevOps 优秀级和 BizDevOps产业标杆级认证。
写在最后
在行业普遍承压的2024年,宁波银行用"稳底盘"与"加速度"的辩证哲学交出答卷:既赢得了营收、利润的双增,又保持了0.76%不良率的极高风控水准,还以大手笔的分红回馈投资者信任,以19.18%的小微贷款增速诠释普惠初心……
步入新阶段,这家"真心对客户好”,深耕实体经济的银行将以创新和责任,继续书写它穿越周期的成长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