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拆解车企上半年销量数据:三梯队格局显现,悲欢各有不同

访客 2025-07-28 17:04:04 11996
拆解车企上半年销量数据:三梯队格局显现,悲欢各有不同摘要: 整车企业上半年销量数据已出,主力车企按销量规模可划分为三大梯队——100万辆以上(第一梯队)、50-100万辆(第二梯队...

拆解车企上半年销量数据:三梯队格局显现,悲欢各有不同

整车企业上半年销量数据已出,主力车企按销量规模可划分为三大梯队——100万辆以上(第一梯队)、50-100万辆(第二梯队)、50万辆以下(第三梯队)。

三个梯队的企业不仅在规模上形成明显分层,更在增长动能、战略重心与发展压力上呈现出各自的共性特征,折射出中国车市的竞争新生态。

01第一梯队(100万辆以上)规模压舱

自主与全球化成核心引擎

第一梯队共有7家车企,上半年销量均突破100万辆,是中国车市的“基本盘”。它们的共性在于具备扎实的规模基础,且普遍通过自主品牌发力或全球化布局打开增长空间,但目标完成度与增长质量因战略差异而有所分化。

比亚迪(214.6万辆):以绝对优势领跑,同比增长约33.0%,550万辆年度目标完成度约为39.0%。核心特点是“国内承压、海外爆发”——6月国内销量同比下跌约8.0%,海外销量却同比激增约229.8%,海外市场的价格稳定性已成为盈利重要支撑。

上汽(205.3万辆):同比增长约12.4%,450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45.6%,单月销量“六连涨”扭转了2024年的下滑颓势。2024年领导班子调整后的改革见效,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达约63.5%,新能源车增长约40.2%,成为增长主力。

吉利(193.1万辆):同比增长约30.0%,旗下吉利汽车将年度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完成度约为47.0%。“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推动资源整合,旗下品牌协同发力,成为少数敢“加码”目标的车企。

中国一汽(157.1万辆):同比增长约6.1%,345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45.5%。合资板块仍是销量主力,但自主品牌销量约45.0万辆(同比增长约8.5%)、自主新能源增长约95.5%,显示出“做强自主”的成效。

长安(135.5万辆):同比微增约1.6%但创8年新高,300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45.2%。最大亮点是“去合资依赖”,自主品牌占比约84.9%,新能源销量约45.2万辆(同比增长约48.8%),成为六大集团中自主化最彻底的企业。

奇瑞(126.0万辆):同比增长约14.5%,以“四大突破”为标签——销量创同期新高、出口约55.0万辆蝉联第一、新能源增长约98.6%、技术研发推动产品升级,为港股IPO奠定基础。(注:奇瑞集团未明确具体数字年度目标,故不涉及目标完成度)

东风(111.6万辆):终端销量逐月回升,300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37.2%。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约60.0%,自主新能源出口增长约229.0%,下半年计划冲刺188万辆,并通过品牌整合蓄力增长。

共性特征:均以自主品牌为核心增长极(或正在强化自主权重),新能源与海外市场是两大关键突破口;战略调整(如改革、资源整合、品牌整合)成为激活增长的重要手段;虽规模领先,但部分企业受国内市场环境影响,目标完成度仍有提升空间。

02第二梯队(50-100万辆)压力与转型并存

破局需找核心支点


第二梯队有3家车企,上半年销量在50-100万辆之间,它们的共性是面临销量增速放缓或目标完成度偏低的压力,合资依赖或战略适配问题凸显,需通过明确转型方向实现破局。

北汽(81.7万辆):同比增长约6.0%,243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33.6%。虽整体规模不及巅峰期,但自主品牌销量约46.6万辆(同比增长约24.0%),逐步摆脱对北京奔驰等合资品牌的依赖,“自主接棒”趋势明显。

广汽(75.5万辆):同比下降约12.5%,230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32.8%,是少数销量下滑的车企。经营指标承压,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约21.2-32.0亿元,已进入“战时状态”,亟待通过产品与策略调整扭转颓势。

长城(56.9万辆):同比微增约1.8%,但400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14.2%,2021年定下的“2025战略”已难实现。坚持“不牺牲质量降价”的策略保住了品牌调性,但销量增长乏力,需在产品定位与市场渗透上寻找新支点。

共性特征:普遍存在目标与现实的差距,部分企业出现销量或盈利双下滑;转型方向集中在“减少合资依赖”(北汽)、“经营策略收缩与聚焦”(广汽)、“战略目标适配市场”(长城);能否找到核心增长支点(如拳头产品、细分市场)是下半年关键。

03第三梯队(50万辆以下)新势力主导

“爆款”与生存线成关键词


第三梯队有7家车企,上半年销量均低于50万辆,以造车新势力为主,也包含部分转型中的传统车企。它们的共性是分化明显——头部新势力靠“爆款”快速增长,部分企业仍在生存线边缘挣扎,盈利与规模的平衡是核心挑战。

零跑(22.1万辆):同比增长约155.7%,50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44.3%,位居新势力榜首。以“高性价比”打开市场,但年销需稳定在50万辆以上才能进入第二梯队,也就是“安全区”,当前仍处于生存攻坚期。

理想(20.3万辆):同比增长约7.9%,64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31.7%(目标已从70万辆下调)。聚焦豪华市场但增速放缓,距离“中国豪华品牌销量第一”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需加快产品迭代。

赛力斯(19.8万辆):同比下降约15.7%,未公布年度目标。依托问界品牌立足豪华市场,但华为资源分散导致后劲不足;不过盈利表现亮眼,净利润预计约27.0-32.0亿元,同比增长约66.2%-96.9%,实现“销量降但盈利升”的特殊格局。

小鹏汽车(19.7万辆):同比增长约224.0%,40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49.3%,连续8个月交付超3万辆。何小鹏的策略调整见效,销量已超2024年全年,成为新势力中复苏最快的代表。

江淮(19.0万辆):同比下滑约7.5%,43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44.2%,延续亏损(净利润预计约-6.8亿元)。与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首月大定约6500辆,成为潜在增长点,但需解决持续盈利问题。

小米汽车(15.7万辆):作为“新兵”表现亮眼,35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44.9%。SU7、YU7成“爆款”,“雷氏营销”助力快速起量,但交付周期过长制约增长,产能提升是当务之急。

蔚来(11.4万辆):同比增长约30.6%,44.4万辆目标完成度约为25.7%,销量垫底。“全年销量翻番”“四季度盈利”目标难度极大,即将交付的乐道L90被寄予“翻盘”厚望。

共性特征:新势力是梯队主力,“爆款产品”与“营销策略”是快速起量的关键(如小鹏、小米);部分企业面临“规模与盈利”的两难(如零跑需冲量、赛力斯盈利但销量下滑);老牌新势力(如蔚来)与转型传统车企(如江淮)需靠新品或合作破局,否则可能被进一步边缘化。

总结:从三大梯队的表现来看,中国车市的“马太效应”持续加剧:第一梯队靠规模、自主与全球化巩固地位,它们的动向决定行业基本盘;第二梯队是“转型关键层”,能否解决战略偏差与合资依赖,将决定其是否能跻身头部或滑落至下游;第三梯队是“活力与风险并存区”,新势力的快速迭代与传统车企的挣扎转型,让这一梯队的排名最具变数。

下半年,无论身处哪个梯队,“自主品牌竞争力”“新能源渗透率”“海外市场突破”都将是核心战场,而能否在这些领域建立优势,将最终决定车企在全年“大考”中的最终排名。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