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恩康股价突破40元大关,医药领域的“神药叙事”为何总有奇效?

在医药板块,一款产品让股价“坐上过山车”、撑起几百亿市值早已不是稀奇事。当一家老牌药企蛰伏许久后在一段时间内实现股价暴涨,产品端大概率有动作。
比如泰恩康。2025年初,该公司的股价还不到15元/股,而现在已经突破40元/股,市值也已经突破150亿元,皆因一款有望填补市场空白的白癜风新药。
泰恩康在2024年财报中曾透露,公司在皮肤病等自免用药领域重点布局了CKBA(赛克乳香酸)白癜风创新药,并强调该款药物是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靶点新颖、作用机制明确、有效性好、安全性高的FIC药物分子,具有全球创新性和领先性。
不难看出,“靠代理起家”的泰恩康正在“靠创新致远”。
业务天花板需要新药“打破”
泰恩康股价飙升是事实,业绩遭遇“滑铁卢”也是事实。
根据财报,2024年泰恩康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下降5.23%;归属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32.45%;扣非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30.01%。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减少2.35%;归属净利润3154.6万元,同比减少30.62%;扣非净利润3145.75万元,同比减少27.58%。
这背后,泰恩康传统业务经营已经越来越乏力。
据了解,目前泰恩康已形成两性健康用药、肠胃用药、眼科用药等业务板块,拥有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片)、爱廷威(他达拉非片)、和胃整肠丸、沃丽汀等核心大品种。
其中两性健康用药板块业绩下滑最明显,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78亿元,同比减少20.87%。另外两大板块的发展较为稳定,但表现平平。根据财报,2024年,泰恩康肠胃用药实现销售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1.04%,眼科用药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0.13%。
代理模式和仿制药体系成长性不足的问题正在显露。据了解,胃药和胃整肠丸由泰恩康从泰国引进,经过多年推广,目前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家庭常备用药;眼药沃丽汀是现阶段治疗眼底疾病的唯一口服的有机碘片,为日本第一药品产业株式会社生产的原研药;爱廷玖则是泰恩康自主开发的一款仿制药,为国内“首仿”,于2020年获批上市销售,适用于治疗18-64岁男性早泄患者……
这些产品刚进入市场的时候,竞争力和差异性优势是比较突出的,但随着类似疗效的产品持续落地,相关赛道越来越红、越来越卷,泰恩康也逐渐感受到代理模式和仿制药体系下的“力不从心”。业绩数据更赤裸裸揭示了,传统业务正在接近天花板。
这种情况下,于泰恩康而言,拥有更加强势的品种已十分关键,目前在研管线CKBA就成为了众望所归。
靠差异化管线填补市场空白
在CKBA这款药物的开发上,泰恩康并不算从零开始。据悉,2023年2月,泰恩康收购江苏博创园生物医药科技公司50%股权,拥有了CKBA这一条管线,也因此切实踩在需求的爆发点上。
据了解,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由皮肤和(或)毛囊的功能性黑素细胞减少或丧失引起,全球发病率约0.5%-2%,我国发病率约0.8%-1.5%,相关患者规模已经超2000万人,并仍在扩大。华福证券测算,中国白癜风创新药潜在市场空间或超200亿元。
与之对应的则是安全有效更具针对性药物的缺乏。现有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大多是糖皮质激素(TCS)、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CI),均为标签外用药,存在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或疗效有限的临床痛点,这也给泰恩康的新药开发创造了机遇。
据悉,泰恩康于2023年7月拿到CKBA白癜风适应症II期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并于2024年10月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按理想计划,泰恩康或在今年7月底揭盲CKBA临床Ⅱ期数据,随后向CDE提交突破性疗法申请,于今年年底前启动CKBA III期临床、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临床研究如火如荼之际,CKBA有何独特优势也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目前来看,泰恩康避开了热门赛道,差异性突出。
据悉,当前白癜风药物开发主流赛道是JAK靶点,其中康哲药业的芦可替尼乳膏是极具代表性且研发进度最快的一款新药,有望于2025年内实现上市。而泰恩康CKBA的独特性在于其是全球首个非激素类非JAK抑制剂白癜风靶向药,基于乳香天然产物结构改造而来,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可避免JAK抑制剂易引发的痤疮、瘙痒、脱发等不良反应。
另外,泰恩康对于新药的销售定价也已经有初步打算,预计会低于芦可替尼乳膏高达6800元一支的价格。综合来看,CKBA响应需求而生,并从同质化研发中走出了新路子,的确有可能助力泰恩康这家老牌药企打好翻身仗。
但同一适应症下,不同研发路径竞争本质是不变的,患者其实不会过于关注产品背后的研究机制,有效才是第一位。也就是说,一款新药要脱颖而言,相比疗法,疗效更为关键。目前泰恩康CKBA这款新药振奋了投资市场,但置于用药领域是否也能搅起风浪,还需不少时日才能见分晓。
来源:医药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