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为治理承压、股东信任危机,“神州帝国”何以稳固?

神州控股(00861.HK)的股东周年大会,竟成了部分中小股东,对神州控股管理层的“批斗会”,究竟是怎么回事?
作者丨梓华
来源丨旗帜财观团
6月27日,神州控股(00861.HK)在香港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这本该是一场按部就班的年度例会,谁也未曾料到,提问环节却演变成股东们对管理层的严厉诘问,场面一度失控。
现场,一位投资者连番质问:“神州控股股价从2015年8.57港元跌至今日的2.52港元,致使广州城投、广电运通两大国资浮亏近20亿,公司将如何稳定股价?公司录得连续两年亏损,子公司神州信息爆雷巨亏5.24亿,但您个人近四年薪酬累计超1亿元——请问薪酬委员会,定薪标准是否与业绩倒挂?”
而身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的郭为全程沉默,最终只得由公司秘书以“问题与议程无关”为由,强行终止了这场会议。
当天,几位中小股东身着统一的白色T恤,背后用手写字体醒目地写着“郭为下台”;他们还拉起横幅,上面赫然写着“破坏金融安全操控股市”“中国最坏企业家典范”等激烈字样。
“郭为,你要给我们一个交代!”的怒吼声,让会场俨然成了“批斗场”。
神州控股及其“神州系”,一度因为其庞大的业务版图和资本控制力,被称之为“神州帝国”,如今内忧外患,未来何去何从?
“神州帝国”与郭为集权式的治理模式
分拆于联想集团的神州控股,在时任联想高级副总裁郭为带领下,于2001年于港交所上市。2013年、2016年,其又分拆出两大核心业务公司于A股借壳上市,分别是神州信息(000555.SZ)、神州数码(000034.SZ)。
在“神州系”业务版图中,神州控股系港股上市的母公司,聚焦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战略业务,2024 年营收 166.57 亿元,毛利22.9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亏损为2.54亿元,拥有科捷物流等核心资产;神州信息是A股上市的金融科技龙头,2024年全年营收100.03亿元,同比下滑17.03%,归母净利润亏损5.24亿元,同比骤降353%,但其仍是国有大行核心IT服务商;神州数码作为IT分销与云服务平台,2024年营收1281.66亿元,在信创、云计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多年来,郭为通过多层股权架构,实现了对三家公司的实控,形成了郭为集权式治理模式:他直接持有神州数码23.12%的股权;通过Kosalaki Investments Limited、神州数码和个人共持有神州控股21.44%的股权;在神州信息前十大股东中,郭为实控的神州数码持股 39.92%,为第一大股东。
这种股权结构,使得郭为能够直接决定三家公司的战略方向、高管任命和重大投资,俨然“帝国式集权”。
股价暴跌与业绩全系滑坡:“帝国”经营遇挫
2015年以来,神州控股因业绩不振,股价从当年高点的8.57港元一路跌至2025年7月11日的3.09港元,市值大幅缩水。2024年,神州控股录得净亏损2.54亿元,而这一亏损的直接导火索便是其持股近 40%的子公司神州信息的业绩暴雷。神州信息在2024年巨亏5.24亿元。
“神州系”亏损的原因纷繁复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投资失利。神州信息多次失败的并购事项成为沉重负担。以2014年收购中农信达为例,当时其以68倍溢价完成收购,过高的估值使得后续商誉减值风险剧增。年报显示,2024年,神州信息计提资产减值5.8亿元,其中商誉减值3.65 亿元,资产减值损失超过4亿元。这些巨额减值严重侵蚀了公司利润,也直接导致神州控股2024年大幅亏损。
而神州控股增持的慧聪集团(02280.HK)股价表现“一塌糊涂”。慧聪集团股价从2014年23.4港元/股高点跌至2025年4月的0.167港元/股,成为仙股。神州控股却自2011年起逐年增持慧聪集团股票,截至2024年底持股高达19.37%。神州控股2024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确认慧聪集团减值亏损人民币3.2亿元;截至2024年末,神州控股持有的慧聪股票账面价值已经清零。
根据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神州信息、神州控股近十年累计投资亏损超20亿元。
其次是认购的理财产品暴雷。神州控股2015年认购了中信信诚发行的两款合计22.01亿元的理财产品,分别为“晨曦3号”和“金丰1号”。2018年,神州控股在2017年年报中首次承认22亿元理财无法兑付,截至2024年底,理财产品账面净值仅约为人民币6.86亿元,目前仍在推进资产处置方案。
再者是“神州系”经营业绩几乎全线下滑。除上述提及的神州控股2024年净利润亏损2.54亿元,神州信息并表亏损2.13亿,历史投资业务亏损0.68亿外,神州数码表现同样不尽人意,2024 年及 2025 年一季度,神州数码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35.77%和7.51%。
尤其作为神州控股业绩支柱的神州信息,不仅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经营更是出现黑洞:神州信息因涉嫌围标、串标等违规操作,被华能集团、中移动等优质大客户抛弃。2024年年报显示,投标项目相关的系统集成业务收入缩水41.33%。
与之一并浮出水面的,还有郭为个人离婚引发的股权冻结等系列问题。曾担任神州控股首席运营官(COO)的郭郑俐,系郭为妻子,一度被视作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9月,公司通过员工系统以邮件形式正式解除其职务。而今年1月,神州数码发布公告披露,郭为所持有的7700余万股公司股份已被司法冻结,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达11.56%。此次冻结的受理法院涉及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目前相关案件尚未进入开庭审理阶段。
经营与投资领域的接连失利,叠加离婚案件与股权冻结风波的曝光,无疑使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形象遭受重创。投资者信任体系出现裂痕,直接导致股价陷入持续低迷的态势。
内部治理乱象:管理失控与权力失衡
一系列重大经营败笔,让人不禁要问,董事会决策机制中的监督和制衡力量何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督机制何在?董事会是否切实履行了对管理层的监督职责?
郭为集权式的治理模式,或许正是一系列重大经营和投资项目出现严重问题的根源。郭为妻子郭郑俐被解职,甚至未经董事会审议,董事会形同虚设,进一步引发外界对公司的决策程序和治理规范的严重质疑。
公司权力缺乏制衡,必然走向公司经营的失衡。郭郑俐“未议”被解职,导致公司内部震动、人心不稳,神州控股诸多部门高管因此“大换血”。2024年11月,神州控股的技术、运营、财务、人事等核心部门的大部分原团队高管进行撤换,“空降兵”正是郭为控制的神州数码、神州信息高管。一位从神州控股上海公司离职的员工向媒体表示:神州控股内部的人事动荡对公司业务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很多项目均已停滞。神州控股上海区截止2024年8月时净利润有800多万,到了11月净利润却只有700多万,而原团队预估当年上海区业绩超千万。
信任危机之下 “神州系”何去何从?
股东的信任危机,正在蔓延。部分中小股东对郭为的强烈质疑,实则折射出中小股东及股民群体的共同声音。值得关注的是,合计持有神州控股 30.61% 股权的广州城投与广电运通(两家企业均隶属于广州国资控股体系),已通过多重渠道对神州控股管理层表达了不信任态度。
在神州控股股东周年大会上,年报审议、分红方案表决、董事任命及薪酬授权等多项议案进入投票议程。尽管所有议题表面上“顺利”通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独立董事提名环节出现微妙变化:除广州城投提名的丛珊外,其余提名议案仅获57%赞成票,这与去年同类议题近乎100%的支持率形成鲜明反差。据内部人士透露,针对其他候选人的反对票中,明确包含广州城投与广电运通的投票意向——这一细节直接折射出两大国资股东对现有独立董事体系的信任崩塌。
2025年3月,广州城投派驻上市公司的两名非执行董事向神州控股管理层发出业绩问询函,内容包括建议董事会就亏损事件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质疑管理层的绩效考核,质疑公司风险预警和管理机制存在问题,是否曾对神州信息的重大合同、投资决策等进行独立审计?
面对股东群体的集体信任危机,神州系管理层没有积极回应,一番骚操作却进一步加剧信任危机:面对中小股东的激烈质疑,以强行终止会议的方式规避沟通;针对广州城投透出的成立亏损独立调查委员会的建议,未给出实质性答复;更在股东周年会上,推动通过了授权董事会配股、增发及回购等授权议题,这意味着,日后神州控股的董事会增发不超过已发行股本20%的新股,同时允许回购不超过10%的股份都将成为普通决议,不需要召开股东大会,只要董事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就可通过决议。这一操作潜在影响尤为关键——若郭为阵营(持股21.44%)全额行使20%增发权,广州国资(持股30.61%)股权将被稀释至25.5%。
不可否定,“神州系”庞大的业务版图与各板块的领先地位,其业务基本面仍展现出强劲韧性,核心业务亮点频现:2024年上半年,神州数码信创业务实现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73.3%,毛利率提升至12.1%;神州信息财报显示,近三年来其金融软服业务签约总额在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年度复合增长15.06%,收入总额年度复合增长19.52%......
然而,种种迹象显示,神州控股及“神州系”目前难以在重大经营项目与投资决策上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监督制衡机制,郭为的集权式治理模式甚至可能进一步强化。这意味着,若投资者信任危机持续发酵,“神州系”未来的经营与投资将始终笼罩在不确定性的阴影下——对公司而言,这绝非福音,而是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