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智谱再融10亿元,资本为何持续押注清华系大模型?

访客 2025-07-05 14:34:31 76493
智谱再融10亿元,资本为何持续押注清华系大模型?摘要: 文 / 道哥7月2日,大模型创业公司智谱在上海举办「智谱开放平台产业生态大会」,并宣布获得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联合10...

文 / 道哥

智谱再融10亿元,资本为何持续押注清华系大模型?

7月2日,大模型创业公司智谱在上海举办「智谱开放平台产业生态大会」,并宣布获得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联合1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据公开融资信息,这是智谱完成的第16轮融资。在此次上海国资入场前,今年3-4月智谱已相继引入杭州、珠海、北京、成都等地的国资战略融资,频繁的大额融资使智谱成为国内“大模型六小虎”中融资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

图源,智谱官网

在智谱收获资本“弹药”同时,还同步展示了其在开源大模型和生态平台方面的新动作。智谱正式发布并开源了新一代视觉语言大模型GLM-4.1V-Thinking,支持图像、视频、文档等多模态输入,专注复杂认知任务,是对其GLM系列模型能力的进一步拓展。

另外,智谱也发布了全新的生态平台「Agent应用空间」,旨在作为AI智能体的聚合平台,激活各行业场景的AI应用潜力。同时宣布启动「Agents开拓者计划」,投入数亿元专项资金,扶持AI Agent领域的创业团队。

可以看出,在拿下10亿元融资的同时,智谱正通过开源新模型和搭建生态平台,巩固其在大模型多模态能力和AI应用生态中的领先地位,为冲刺更大市场做准备。

01 智谱靠什么赢得资本信任?

智谱成立于2019年6月,脱胎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是由清华教授团队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所创立的企业。

智谱实际控制人唐杰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教授,研究领域涵盖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和数据挖掘,他也是智谱的首席科学家。另一位实控人刘德兵拥有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学位,曾任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副主任,现任智谱董事长,主要负责公司战略规划与资本运作。核心团队还包括CEO张鹏,他本科毕业于清华计算机系,早年参与了国内首个跨语言知识图谱系统XLORE的研发。

专业的学术背景和技术实力让智谱很快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图源:天眼查

据天眼查显示,2019年成立时智谱即获得华控技术转移、中科创星等机构的天使轮投资。此后融资步伐紧凑,几乎每年都有新资金注入,投资阵容也堪称豪华,不仅有高瓴资本、启明创投、君联资本等顶级VC,美团、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位列股东之中。频繁的大额融资也将智谱推上了估值高地——据IT桔子显示,智谱最新估值约400亿元人民币。

资本为何对智谱青睐有加?《智百道》分析,这与智谱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布局密不可分。

智谱自研的大模型框架GLM(General Language Model)是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预训练架构,不依赖海外开源模型,在多模态融合和中英双语能力上有独特优势。围绕GLM底座,智谱还构建了完整的产品矩阵:对话模型ChatGLM、单卡版开源模型ChatGLM-6B,代码生成模型CodeGeeX,文图生成模型CogView,多模态对话模型VisualGLM-6B等,在代码、图像、语音等领域均有布局。

这种从基座大模型到多模态、推理、Agent智能体的全谱系产品线在国内创业公司中较为少见。正因为具备全面而自主的技术能力,智谱被视为最有希望成为“中国的OpenAI”的创业公司之一。强技术+大格局,使智谱获得各路资本的持续押注,为其后续快速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02 智谱的商业模式跑通了吗?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智谱选择了一条与部分竞品不同的道路——聚焦To B企业市场,同时兼顾C端应用。

业内将包括智谱在内的六家大模型创业公司称为“AI六小虎”,其中一些(如MiniMax等)凭借C端爆款产品而调整战略、收缩To B业务,把资源集中于面向消费者的产品。相比之下,智谱自成立起就明确深耕企业服务,是“六小虎”中最早走To B战略且方向最坚定的一家。

其商业化模式围绕不同客户需求,划分为三种主要形态:

开放API收费模式,主要针对中小规模、希望快速集成大模型能力的企业开发者,按调用量收取费用。2024年5月智谱大幅下调了API调用价格,将GLM-3 Turbo模型的调用费从每百万Tokens从 5元降至1元。可以说,通过“薄利多销”,智谱成功在开发者生态中站稳了脚跟。

云端私有化部署,针对有一定数据安全和隐私要求的企业客户,智谱提供云端隔离的专属模型服务。客户在调用模型时,其数据与公共服务环境隔离,既享受云端算力便利,又保障一定程度的数据私密性。这种模式适合金融、医疗等对数据合规有要求的行业客户,降低了他们采用大模型的门槛。

本地化部署,对于央企国企及其他高度保密需求的机构,智谱支持将大模型部署在客户自有服务器/云环境中,由客户掌控数据和算力资源。虽然这种定制化方案可满足敏感行业对数据不出域、模型可控性的要求。目前,智谱已在智能汽车、制造、消费、金融、政务、医疗等多个行业与企业展开合作,为其提供大模型私有化解决方案。

凭借上述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智谱在To B市场快速拓展版图。比如为小鹏汽车等车企的智能座舱提供车载AI语音助手,与邮储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落地智能客服、风险控管等场景。国际市场方面,智谱与三星合作发布了智能体产品AutoGLM,可应用于Galaxy旗舰手机实现AI实时语音、视频对话等功能。

《智百道》认为,智谱的商业化路径呈现「To B为主,多点开花」的特点,一方面,通过开放平台和私有部署服务获取各行业企业客户,成为AI基础模型提供商;另一方面,也尝试用大众化应用验证技术,并在海外寻求突破口。

03 成为“中国 OpenAI”,智谱上市就差临门一脚

新一轮巨额融资外加商业化上取得进展,但此刻的智谱亦不能就此松懈。

进入2025年后,AI大模型领域涌现出一股“开源风潮”,智谱也曾表态将进一步开放自己的模型和技术,与开发者生态共建。然而开源意味着技术加速迭代与成本大幅投入,智谱需要充足的资金“弹药”来支撑这一战略。

除了开源,智谱还面临商业化层面的价格竞争与产品力比拼,同时,百度、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正加速推进大模型技术迭代和场景落地,同时这些大厂也利用自身生态,将大模型快速渗透进搜索问答、图像生成、办公软件等各类应用中。

图源,智谱官网

相比之下,智谱虽在视频生成、多模态对话等领域有所布局,但在多场景拓展和迭代速度上仍存在压力。如何提高研发效率,在保证模型效果的前提下快速推出新功能,是智谱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人才需求也是摆在智谱面前的考验之一。为不断补充人才,2024年底,智谱引入前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阿里巴巴达摩院资深专家胡云华担任智谱清言业务负责人,希望借助其经验提升C端产品竞争力。今年年初,前Midjourney亚洲副总裁王玥婷也加盟智谱负责多模态产品和市场。可以预见,在AI人才稀缺的大环境下,智谱需要在保持团队稳定与吸纳高端人才之间取得平衡,这对于正筹备上市的公司尤为重要。

对于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的智谱而言,接下来半年至一年是其冲刺IPO的关键窗口期。根据辅导备案安排,智谱计划在2025年10月完成辅导验收,最早于2026年登陆科创板,冲击“中国大模型第一股”。

《智百道》认为,智谱要顺利通过资本市场的考验,需要继续证明自身在技术和商业上的可持续性。一方面,要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持技术快速迭代,提高模型性能、丰富产品矩阵,以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和开源社区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持续提升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实现不断造血发展的改变。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