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与同性伴侣同居10年,为利益又与男伴姐姐结婚,结局:很麻烦

北京城郊将要拆迁的消息像颗石子投进池塘,让不少村子都泛起了利益的涟漪。在这片喧嚣里,48岁的徐某动起了心思。他和同性男友相守十年,眼看拆迁政策能按家庭人口多拿补偿,便琢磨着找个“临时妻子”走个形式。思来想去,他把主意打到了男友的姐姐身上——反正都是“自家人”,领个证不办酒席、各住各的,既能骗过拆迁办,又不耽误对方生活。
不过,徐某大概没想到,这张轻飘飘的结婚证后来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他和男友姐姐去民政局走了流程,结婚证的红本本揣进了兜,心里盘算着补偿款到账后的打算。可谁也没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撒手人寰,留下的不只是未拿到手的补偿,还有一套待分割的房子和存款。
矛盾在徐某死后彻底爆发。名义上的妻子,也就是男友的姐姐,拿着结婚证站出来,声称自己是合法配偶,理当按继承法分走遗产。徐某的母亲却当场急红了眼,在派出所里拍着桌子喊冤:“他们根本没过日子!就是为了骗拆迁款才领证的!”徐某的母亲说,儿子领证时就明说了是“走个过场”,对方也答应了绝不干涉家事,哪成想现在成了“合法夫妻”来抢家产。
法院开庭当天,旁听席上坐了不少村里看热闹的人。徐某家人在庭上突然变了口风,说当初并不知晓领证的真实目的,只当是儿子找了个伴儿。可律师在质证时提到,徐某生前曾跟邻居透露过“找姐姐帮忙拿补偿”的打算,这话让在场的人都暗自摇头。更微妙的是,那位“妻子”在庭外接受采访时,眼神躲闪着承认“确实知道是帮弟弟骗补偿”,但又强调“领证是自愿的,法律上就是夫妻”。
这事儿在网上炸开了锅。有网友觉得“领了证就是合法夫妻,法律上就得认”,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说:“结婚证不是过家家,既然国家给发了证,遗产分割就得按法律来,感情真假是私事,法律只看证据。”可立马有人反驳:“明摆着是虚假婚姻,为了钱才结婚,这种行为本身就不道德,法院不该让她得逞。”
说起来,这类为了拆迁补偿搞虚假婚姻的事儿不算新鲜。前几年就有新闻曝出过,有人找陌生人假结婚,结果补偿款到手后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不仅钱没捞着,还因“诈骗”被判了刑。徐某这事儿特殊在,他找的是伴侣的亲戚,本以为“知根知底”更稳妥,却没料到自己突然离世,让这场算计成了烫手山芋。
现在两边家属僵在那儿,都在等法院的判决。徐某的母亲天天往法院跑,手里攥着儿子和男友的合照,逢人就说:“他们俩在一起十年了,怎么可能突然跟别人真心结婚?”而那位“妻子”则请了律师,一口咬定婚姻关系合法,要求按法律程序分割遗产。村里的老人叹气说:“为了几套房,把亲情都折腾没了,徐某要是泉下有知,怕是也想不到会这样。”
其实明眼人都清楚,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带着算计。民政局办手续时,工作人员只能核查证件是否齐全,哪能看穿人心底的算盘?可法律是讲证据的,当初领证时双方都是自愿,没有胁迫,这就给认定“虚假婚姻”添了难度。律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除非能拿出双方“没有共同生活”“以非法目的结婚”的直接证据,否则婚姻关系在法律上就成立,遗产分割也得按继承法来。
这事闹到现在,最让人唏嘘的是人性的复杂。徐某想钻政策空子多拿补偿,本以为是“双赢”的买卖,却把自己身后事搞得一团糟;男友的姐姐本想帮弟弟一把,结果被卷进遗产纠纷,成了街坊邻里议论的对象;徐某的母亲更是憋屈,白发人送黑发人不说,还要跟“名义儿媳”争家产。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事儿给所有人都提了个醒:利益面前别耍小聪明,尤其是拿婚姻当工具。拆迁政策本是改善生活的好事,却因人心的贪婪变了味。法律虽然讲究证据,但也不会纵容明显的恶意行为。希望法院的判决能给这起纠纷画上句号,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明白:算计来的利益终究不踏实,做人做事,还是得守住底线。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