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无人驾驶进入“中国时间”

中国无人驾驶正在展现更激进的全球化落地雄心。
“萝卜快跑全球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规模化落地,我们决心打造无人驾驶出海最成功的公司。”这是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IDG海外业务部中东地区总经理张亮,在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阿联酋专场上的最新发声。
也是全球无人驾驶三巨头在出海层面的又一次不期而遇。
就在上个月,Waymo刚刚宣布进入东京展开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本周早些时候马斯克也官宣了特斯拉计划6月在美国奥斯汀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的消息。
这似乎直接印证了木头姐的判断。不久前她在一档节目中指出,10年前预期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的公司,目前只有三家成功落地,分别是美国的Waymo、特斯拉和中国萝卜快跑。
事实上,对无人驾驶及其背后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的看重,早已蔓延至全球市场。
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阿联酋专场的举办背景,正是阿联酋作为亚欧非战略交汇点的“超级枢纽”,期望以“石油资本+绿色技术”双轨战略重塑国家竞争力。
萝卜快跑开启「倍速出海」模式
几十年来,以海合会(GCC,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为代表的阿拉伯世界,依靠源源不断的石油收入充盈着国库。但当碳中和和数字化成为迫在眉睫的历史进程,石油资本又展现出超常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2016年AlphaGo打败李在石,次年10月阿联酋政府就以一份《2031年阿联酋人工智能战略》宣告,到2031年将阿联酋打造成为AI领域的世界领导者之一。
具体措施是通过在能源、交通、旅游和教育等不同领域实施AI技术,以提升政府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同年,阿联酋在全球率先设立人工智能部。今年2月与李彦宏在2025世界政府峰会上对谈的正是阿联酋人工智能部长奥马尔・苏丹・奥拉马(Omar Sultan AI Olama)。
交通革新作为阿联酋“2031人工智能战略”的关键实践领域,被分为基于物理世界规则的地下和地上两个板块。
今年2月马斯克旗下The Boring公司与迪拜政府联合启动的“迪拜环线”(Dubai Loop)项目,就属于地下板块。
该项目计划通过地下高速隧道连接机场、酒店、赌场等100多个核心站点,采用全自动车辆和AI调度技术,实现每小时数千人的运输能力,同时规避恶劣天气对交通的影响。
无人驾驶则是地上板块的重要一环,隶属于地面交通智能化。迪拜的一个短期计划是,到2030年将无人驾驶车辆比例提升至25%,通过算法优化路线规划与能耗管理,推动绿色出行。
今年2月,李彦宏在与迪拜王储会面时,奥马尔·苏丹·奥拉马曾表示“期待在明年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大会上,所有车队都是由萝卜快跑支持的无人驾驶”。
随后3月份,萝卜快跑就官宣了两项实质性进展,一个是与迪拜道路交通局(RTA)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迪拜市区开展无人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双方计划在迪拜部署超过1000辆全无人驾驶汽车。迪拜作为海湾地区的贸易中心,对周边地区和国家有着非常强的影响力,随着当地对智能交通和可持续出行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无人驾驶车辆数预计达到上万台的规模,萝卜快跑在该地区的业务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另一个则是与阿联酋自动驾驶出行公司Autogo达成战略合作,为阿布扎比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要知道,这可是萝卜快跑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开展无人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而今年4月,RTA与萝卜快跑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显示,双方计划在迪拜开启大规模无人驾驶业务布局。
这表明萝卜快跑的首次出海并非试验性的小规模的,而是被认定为可长期、广泛、大规模的落地,这是Waymo和特斯拉暂时还未做到的程度。
事实上,阿联酋之后,萝卜快跑的出海进程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
不仅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Heng Swee Keat在北京高峰时段开放道路试乘后,对萝卜快跑伸出了橄榄枝,甚至据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萝卜快跑业务将扩展至瑞士与土耳其,并计划在未来数月在瑞士建立实体公司,同时在欧洲与中东推进落地。
而萝卜快跑之所以能在全球遍地开花快速落地,背后原因并不复杂。
一方面,无人驾驶渐渐成为中美领导,在全球拥有稀缺性,百度在AI及无人驾驶领域多年的研发投入和落地经验,自然是优质标的。
对一些有愿景且迫切希望借助无人驾驶解决实际问题的国家或地区来说,邀请萝卜快跑落地无疑是对当地科技产业和宏伟愿景的极大激励,同时也是解决人口老龄化、人力短缺问题的关键工具。
另一方面,出海对萝卜快跑而言既是认可也是试炼。
认可在于,按照萝卜快跑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5月,其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出行服务,安全行驶里程超1.7亿公里,从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
这背后也是萝卜快跑在中国覆盖各类型城市的落地经验,既包括人口众多的北上广深等超大型城市,也有地形复杂的重庆、武汉,以及右舵左行的香港,这些经验是萝卜快跑出海能在当地处理复杂交通和路况的支撑所在。
尤其在香港,自去年12月至今,萝卜快跑安全行驶里程超14000公里。从去年年底在香港开启道路测试至今仅仅过去5个月,萝卜快跑便实现扩区、载客试运行,成为唯一能在香港落地的无人驾驶公司。
试炼在于,出海意味着要应对不同的道路情况以及交通规则。
以瑞士为例,其为右舵左行国家,在欧洲以交通规范、安全法规严苛而闻名,是全球公认的无人驾驶技术和安全试炼场。而萝卜快跑能成功落地,意味着其安全系统通过了全球最顶级标准的验证,得到了瑞士的充分认可。
从阿联酋到瑞士,萝卜快跑的出海落脚点几乎都有着同样的特征,即城市人口基数庞大且路网复杂。而选择“难度最大”的国家背后,则是萝卜快跑对自身安全性、产品和技术能力、落地能力的信心。
其一,萝卜快跑的第六代无人车,全面应用“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产品+安全架构”方案,通过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确保车辆稳定可靠,比人开车安全10倍,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复杂路况下,萝卜快跑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其二,大规模落地的关键因素在于成本控制,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比特斯拉CyberCab更早落地两年,成本不到Waymo无人车的1/7。加之还有Apollo ADFM大模型重构自动驾驶,萝卜快跑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在中国复杂的城市道路提供服务。
事实上,萝卜快跑的出海进程不仅赢得了海外市场的认可与褒奖,也是百度在资本市场估值走高的重要推手。
资本加码,萝卜快跑还有巨大增长空间
今年初,木头姐在ARK基金发布的一份年度科技趋势及投资展望报告《Big Ideas 2025》中,再一次唱多无人驾驶,称其是未来五年最具颠覆性的赛道,而中美正引领无人驾驶的发展趋势。
而木头姐对无人驾驶的看多早已不是新鲜事,报告发布后不久,木头姐就真金白银买入百度。
自今年3月以来,该基金已连续6次增持百度股票。3月24日,ARK基金曾一次性投入1224万美元,合计1.2亿元人民币,对百度完成建仓。短短一个半月,其百度股票持仓数量已经翻倍,累计持仓289336股。值得关注的是,百度也是“木头姐”近期唯一一个加仓的中概股。
木头姐对特斯拉的青睐也由来已久,2021年特斯拉站上万亿美元市值,背后的功臣除了自动驾驶,恐怕也要加上木头姐。
按照她的描述,特斯拉会成为一家“出行即服务(Maas)公司”,利润来自FSD的订阅、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等业务。这套逻辑,与马斯克强调特斯拉并非汽车制造商的核心内容高度一致。
同样的理论木头姐“一箭双雕”,在大洋彼岸叨中了特斯拉,在另外一边则是重仓百度。
对于特斯拉,木头姐也在最新的报告里声援,不仅给出了2600美元的目标价,还给无人驾驶继续拉选票,表示若没有自动驾驶,特斯拉目标价将缩水到350美元。
经过马斯克不懈努力,大部分投资机构都认可了特斯拉的人工智能属性,并以此为特斯拉估值。而在特斯拉最有可能率先落地的几个人工智能业务里,无人驾驶是距离其本业(卖车)最近的一个,资本市场愿意为特斯拉的高估值买单,原因恐怕也在这。
但身份繁多的马斯克显然因为其它事情了耽误了过多精力,导致Cybertruck高开低走,甚至传闻中的Model 2/Q也几经跳票,更重要的是,CyberCab虽然提前营业,但也被打上了画饼标签。
资本市场愿意给予高估值的必要条件,除了企业给出的技术创新空间外,还有一条更重要的逻辑是要有阶段性落地。
以特斯拉为例,资本市场对其估值的转变有几个明显的转折点,最初是2015年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 1.0版本的推送,特斯拉的估值模型彻底从硬件公司转向软件,伴随后面4680电池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等新产品的落地,马斯克描绘的人工智能公司逐渐被市场接受,股价和市值随即疯涨。
但汽车业务的疲态和人工智能业务的落地困难,又把资本市场给予特斯拉的耐心消耗殆尽,换言之,资本允许马斯克画大饼,但不能总是画饼。
与之相比,已在无人驾驶领域完成规模落地的百度,则显得要专心一些。
这种专心体现在业务上就是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开城步伐,木头姐在报告里也做了解释,目前机器人汽车的年运营量已达到1200万次,美国的Waymo和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分别是美国和中国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主要贡献者,而中国的成本优势可能促使当地企业加快海外布局。
实际上,资本市场对于百度的估值信心也不仅仅是因为其无人驾驶的成本优势,还有更重要的先发优势。往往最先落地的公司将制定游戏规则,这些规则既包括了技术与产品能力,也包含了品牌影响力以及与当地政府的合作紧密程度。
科技出海,成为中国创新力的新名片
最近一个在消费电子市场备受关注的出海品牌,是一家本土的全景运动相机。在潮流文化市场,泡泡玛特也是一个典型案例。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产品远销海外早已是事实,但品牌出海尚在初期阶段。这其中折射出来的机遇和趋势是,中国本土创新正在引领全球风潮,包括无人驾驶。
在这一波品牌出海浪潮中,作为先行者,百度等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相当于是规则制定者的身份,结合本土运营经验提供符合当地实际市场情况的一流服务。
但与文化和消费电子又有不同,前者是直接拉满制造业和文化底蕴优势,科技出海尤其像DeepSeek、萝卜快跑等,更多是前沿科技的强势突围,能作为中国企业出海的科技标杆。
与此同时,科技企业的成功出海,必定会对本土产业带去积极影响,不仅是技术创新趋势,还有市场回报,这是带给行业信心的一种直接体现。
而考虑到当下中国科技公司面临的围剿,萝卜快跑出海某种意义上也算是DeepSeek之后的又一次国运级出海,毕竟能在这个时候被海外市场和政府认可,本身就是一个展现绝对实力的硬道理。
出海再提速的萝卜快跑正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科技,已经准备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