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单日1000万单京东外卖用了70天,淘宝闪购只要6天?

访客 2025-05-10 11:08:08 68406
单日1000万单京东外卖用了70天,淘宝闪购只要6天?摘要: 作者 | 大椿 编辑 | 以安 “只补贴不废话,这么朴实无华的商战,太喜欢了”。 0.1元咖啡,1.6元库迪,4...

单日1000万单京东外卖用了70天,淘宝闪购只要6天?

作者 | 大椿 

编辑 | 以安 

“只补贴不废话,这么朴实无华的商战,太喜欢了”。 

0.1元咖啡,1.6元库迪,4.9元茉莉奶白......当美团和京东外卖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淘宝闪购带着“1亿杯免费奶茶”来了。这两天可能全国年轻人的血糖都在飙升,毕竟谁能拒绝个位数的奶茶呢?

联想到此前美团和京东的外卖大战:京东刘强东亲自助阵外卖业务,线上开启了25-20元超级补贴模式,在互联网上赚足话题度;被迫“防守”的美团,每天准点发放外卖大额神券。而饿了么则扮演“观战方”,称“不打口水仗”。

彼时,业内对饿了么有两种预测。第一种:饿了么这么隐身下去,“老二”的江湖地位,将会受冲击;第二种,饿了么迟早会出手,或在找时机,或在等援军。

一语成谶,当京东美团补贴乏力之时,沉默许久的饿了么与淘宝联手开启了流量收割模式:淘宝将“小时达”业务升级为淘宝“闪购”,加入与京东、美团的即时零售战局中。这场战役的本质,是电商巨头们对即时零售的深度布局。

1、6天干完京东70天的业绩

当京东外卖与美团外卖补贴大战步入尾声,淘宝闪购拉开了反攻序幕。

4月30日,饿了么高调宣布了“饿补超百亿”计划。之后,隶属于淘天集团的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上线淘宝APP 首页,升级后的淘宝闪购将全面打通饿了么外卖供给体系,形成生态协同。

5 月 6 日,假期返工第一天,淘宝发起第二波攻势,上线“免单1亿杯奶茶”活动,继续撒钱。进入淘宝闪购或淘宝搜索“奶茶免单”,或是点击浮标即可抢免单。与此同时,免单活动叠加15-10元等大额补贴,补贴场景重点指向奶茶、餐食等高频需求侧,这也是此前外卖补贴战的重点方向。

淘宝闪购的营销玩法设置充满了“小心机”。其一,请客模式,用户获得免单卡时,系统会随机附赠1-9张请客卡;其二,抽到“免单卡”的用户,不仅会收到红包3小时失效的倒计时提示,还会被提醒“送出所有请客卡,明日可得免单卡”。

奶茶、咖啡天然就有社交分享属性,而几元钱一杯的极端价格,更容易引发用户自发晒单。这套打法下来,一举三得:既夯实了淘宝闪购“真补贴、很实惠”的用户心智,还激发了用户持续点进淘宝闪购抢免单卡的热情,更通过发挥了“请客卡”的社交货币效应,形成病毒式传播,节省降低平台投放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成熟的商家供给体系和线下履约能力优势,饿了么承接住泼天流量,商家订单翻番,物流丝滑履约。阿里内部生态的协同优势,也在这一刻迸发出了团战红利。

淘宝这次“突袭战”可谓成效显著。5 月 5 日晚,据官方数据显示,饿了么来自淘宝闪购的单日外卖订单量突破 1000 万,包括重庆、深圳、广州在内的等 63 座城市的饿了么外卖物流订单量突破历史单日峰值,超过1500 家品牌在饿了么的生意刷新历史峰值。

这种需求端爆发倒逼供给端升级,引发渠道端口狂欢。以奈雪的茶为例,其订单在闪购上线24小时内同比增长超200%,部分门店配送运力接近饱和;茉莉奶白在社交媒体平台披露,5月3日当天茉莉奶白全国1275家门店营业额打破了历史新高,达到2100万,出杯数达100万+,订单数达75.7万+。

销售数据虽好,即时零售,归根究底是资源之战和效率之战。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样是1000万单,但对于淘宝闪购和京东外卖意义却不一样。

对于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而言,即时零售的基因早已有之,外卖订单起量很快。阿里所需要做的是打通淘宝闪购与饿了么的业务协同,实现资源对接到生态闭环,编织一张覆盖即时零售全链路的立体战网。淘宝闪购六天突破千万日订单的爆发式增长,正是这种生态协同效应的印证。

而对于京东外卖而言,则是一场慢慢的耗时耗钱之路:先用了46天,完成了上线到日订单量500万单的突破,随后一周内订单量实现翻倍跨越至 1000 万单,这背后是京东几乎从头开始,通过“全年免佣金+社保全覆盖”、消费者心智培育等市场策略,在供给端、配送端、消费端的全面重新搭建。

2、完美时刻,一场精心策划的突袭

商业竞争常常被称之为“商战”,就是因为需要战术和策略。这一次,阿里商战打出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入场时间选择上,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选择在五一前夕下场,可以说是完美时刻:

一方面,此前京东与美团的“口水战”,已经将即时零售市场搅的火热;同时,同为电商平台的京东APP入局外卖,已经为用户植入了电商平台也能够点外卖的消费心智,淘宝闪购顺势收割了这部分余热。

另一方面,5月1日,京东对商家的免佣政策将结束,消费者端的补贴也已经逐渐减弱;美团京东的补贴也在退水。淘宝闪购这个时间点下场,直接将原本花在市场营销的费用转移到了补贴端,让消费者感受到“真金白金”的补贴力度,对于价格敏感型用户十分受用。

这种时机选择反映出阿里对商战节奏的把控——既避开京东与美团的正面交锋,又承接了用户关注度,为夏日外卖旺季蓄力。同时,淘宝闪购将上百亿补贴全部集中在需求侧的做法,让消费者有了更强的价格感知,也体现了过去几年阿里一直强调的“用户为先”原则。

但这对京东来说,却是一个尴尬时刻:京东正处于“再而衰、三而竭”的旧力已衰,新力未生的时刻。跟与不跟,进退两难,如果跟进难免陷入“烧钱模式”,持续高额补贴将直接冲击资本市场信心,进而影响证券市场表现;倘若“不跟”,那么前期对用户心智培育、消费习惯养成等市场教育成果被竞争对手快速收割。

事实上,京东早已经陷入了不进则退的两难境地。作为外卖市场“新手”,它几乎是唯一一个对商家、用户、骑手都需要大量投入的。

先是以“0佣金”模式入局外卖行业,吸引商家入驻;随后上线百亿补贴争夺用户,给消费者发放25-20等大额优惠券,使得外卖均价下降,15块星巴克,4元瑞幸咖啡、8元品牌午餐不断涌现。

除了每单实打实的补贴外,打着提高外卖配送员行业标准的京东,在骑手身上投入的额外成本也陡增。如为全职骑手提供五险一金,在全职骑手入职前三个月提供5000元保底工资。此外,为了坚守“配送时效”这一护城河,京东还推出了超20分钟免单制度,这一系列措施势必都会带来成本激增。

这种看似光鲜的补贴模式,对于京东而言实则是把一把双刃剑。美国外卖送餐服务平台DoorDash曾提到:“外卖是一项成本密集型、低利润且以规模为导向的业务”,运营复杂、投入周期长,无论多会烧钱的玩家,最终都要回到靠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薄利多销这条老路。以美团为例,美团在2013年上线外卖,直到2019年才开始盈利。

资本市场看重的是成长性。京东能否获得股东们的青睐,关键在于能否将烧钱补贴大战,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态能力建设,有专家表示,“在美团和饿了么两大成熟外卖平台的竞争压力下,新进入者甚至还需要再投入超过千亿级资金才有机会做到万亿规模。”而巨额投入意味着,京东的股价接下来还有可能继续震荡。

3、“电商+本地服务”,阿里“最佳拍档”高频打低频

近两年,发力即时零售,早已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共识。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即买即用的消费模式成为大势所趋。据尼尔森IQ的报告,年轻消费者的囤货意识相对较弱,更倾向于随用随买的模式;且年轻一代人更关注“速度”,有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就能收货,也愿意为更快的配送速度支付额外费用。

从供给侧来看,远场电商越卷越深,已走向存量博弈和效率瓶颈,在这种僵局中,“即时零售”尚属少数还在增长的新增量。

市场亦在佐证这一观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比同期网络零售增速高出17.89个百分点;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

在需求变化的期间,即时零售赛道从“流量争夺” 迈入 “能力比拼” 阶段,未来即时零售竞争将围绕生态融合、供应链整合、履约效率、场景创新等方面展开。

此次,淘宝闪购携手饿了么,无疑是阿里即时零售生态合围的战略布局——相比以补贴驱动起家的平台,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堪称最佳拍档,因为它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站在十余年“即时零售探索”的体系之上,水到渠成。

过去几年,阿里在即时零售赛道的探索和布局速度一直在加快。2018年收购饿了么,2020年将天猫超市事业群升级为同城零售事业群,去年7月“小时达”进驻淘宝首页,全国全品类开放;3个月后,饿了么公布未来三年的重要战略规划,计划开设10万家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

2024年7月淘宝小时达入口在淘宝首页全量开放,8月份,全国超过3000家Apple授权专营店全面接入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后,目标是要加速覆盖至200个核心连锁品牌包括绫致集团旗下JACK&JONES等时尚品牌、迪卡侬等运动品牌纷纷入局,已有300多万家门店开通了淘宝小时达服务,覆盖服饰、3C、运动等高客单价品类。

淘宝能够填补饿了么在即时零售供给端的短板,并且利用饿了么提供的即时履约能力作为其核心业务支撑,这将也将进一步加固淘宝即时零售的护城河。

在运力方面,淘宝闪购将主要由饿了么保障履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30分钟送达,在这背后,是饿了么在社会化仓配、即时履约、超算平台、地图等能力的成熟。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此次入局,其核心目标是将即时零售嵌入传统电商的生态中,通过整合淘宝天猫的品牌商家优势,改造“货”的流通链条、”货“的库存体系,确保商品供给和性价比最优,走出一条“高品质即时零售”战场策略。

再往深里看,对于淘宝闪购而言,饿了么凭借着高打开率承担着超级入口的角色,是撬动即时零售生态的超级杠杆——通过高频且刚需的餐饮订单,带动低频高客单价的电商业务,最终实现用户活跃与商业效率的双重提升。

回过头看,当美团忙着守住基本盘,京东执着于业务拓展,这些策略本没有错,都是“难而正确的事”,但恰恰成为淘宝闪购的机会点。

不过也需要看到,京东加码即时零售,本质是传统电商故事不再性感。近几年京东已经不再披露GMV,根据多家媒体和证券公司测算,2024年,京东集团GMV低于淘天、拼多多和抖音电商,跌至第四名(注:各家GMV统计口径不同,横向比较的价值不大)。

京东以“老三”、新人向市场老大、老二发起挑战,发现代价不小——老大和老二打仗,京东“老三”想分一杯羹,结果发现进入了战争的泥潭,腹背受敌。

本质上,即时零售是一门比传统电商更难做的苦生意,所有参与,最终都要回到基于商品、价格、服务的即时零售综合能力之争。

京东通过烧钱模式挑动大众神经,终归不是长久之道。对京东来说,从仓配模式转型即时零售,大水漫灌下,能够带来一波羊毛党,但真正的壁垒,仍然在于供给侧的丰富性、商物流协同能力以及即时物流的履约能力,这非“临时抱佛脚”考前补课一时所能及。

随着补贴退水,商家营销成本增长、骑手运力稳定性受冲击、算法调度效率等将会扑面而来,能否长时间亏损抢市场将是一个长期问题。京东想要突破行业壁垒,还需要依托消费习惯数据洞察,迭代物流技术迭代,从而构建“需求预判——精准供给——分钟级响应” 的智能零售体系 —— 这才是穿越补贴周期的底层能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