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智驾”改成“辅助驾驶”的,除了小米还有谁?

老实讲。
无论是从道路安全,还是企业风控的角度看。
眼下各车企集体将“智能驾驶”改名为“辅助驾驶”的举动,都称得上是一件好事。
各车企组队改口辅助驾驶
月初,话题“小米汽车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登上微博热搜榜高位,引发网友热议。
经了解,事情的起因是小米官方在5月4日这天更改了自家产品的订购宣传文案,将原先使用的“智驾”字样统一更换成了“辅助驾驶”。
如小米SU7标准版所配备的Xiaomi Pilot Pro介绍文案,就从“小米智驾Pro”变更成了“小米辅助驾驶Pro”;而小米SU7 Pro及小米SU 7 Max所配备的Xiaomi HAD介绍文案,也从“小米智驾Max”变更成了“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虽然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诸多用户的关注,但小米并非首个更改产品宣传文案、口径的公司。
通过关键词查询,我们发现。
华为BU CEO靳玉志曾在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对外表示:“我们的智驾现在都是辅助驾驶,手不能离开方向盘,眼睛也不能离开驾驶方向。”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亦在此前的新品发布会中更改了相关文案,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替换了“自动驾驶”。
除上述企业代表外。
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岚图汽车也在不同的场合,分别对外释出了“规范化表述辅助驾驶能力,呼吁驾驶员在使用相关技术时保持就绪状态”的意向。
换言之。
当下各大车企的产品宣传重心,正在从未来感满满的“智能体验”向着更为保守、传统的空间感、司乘体验、动力配置等概念上不断倾斜。甚至部分销售人员已经将“智能驾驶”相关场景从自己的推销话术中删除,只要客户不针对相关场景主动提问,他们便不会向对方介绍“智能驾驶”这一汽车2.0时代的“黄金配置”。
为什么车企会集体更改宣传文案
要解答这个问题。
此前由工信部发表的公告——《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肯定是我们绕不开的一环。
在这篇公告里,作者着重强调了车企应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安全响应措施,绝不能对相关产品进行夸大、虚假宣传。且各车企除需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外,还应当对“生产一致性”“质量安全主体”负责,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到这里整件事情就清晰了。
车企使用“智能驾驶”一词宣传,有可能会导致部分消费者误以为自己的车能够“松手畅行”,最终在高估现有技术水平的同时,置自己于危险境地;而车企使用“辅助驾驶”一词进行宣传,则将驾驶的主体回落到了具体的“人”而非程序身上,有助于消费者正视技术能力,在驾驶途中保持专注。
从技术角度讲。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将汽车的自动驾驶能力分为了5个等级。
其中L0-L2均属于“辅助驾驶”概念,此时车辆驾驶安全的核心负责人仍为驾驶员本人;L3则属于“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概念,此时倘若路况超出系统能力,它便会将驾驶权、事故责任权返还给驾驶员本人。
而到了L4和L5,高度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能完美应对大部分路况、行驶条件,届时驾驶权不仅不再由驾驶员本人负责,事故的责任权也将转交给相关厂商。
但遗憾的是,受制于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自驾车型”最高技术等级仍为L2级,其软件能力仍无法代替人类驾驶员。正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姜国凯所言:“驾驶人在驾驶车辆时,当辅助驾驶功能打开后,仍需始终保持注意力,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
用户正视自驾技术刻不容缓
老实讲,本次车企集中更改宣传口径这件事,对广大消费者而言真的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据广东交警报道,此前一男子在高速上开启在“智能驾驶”功能后呼呼大睡,使车辆在限速100km/h的路段上以122km/h的平均速度狂飙上百公里。
3月16日,驾驶员方某误以为“辅助驾驶”可实现“自动驾驶”,故开启相关功能后注意力下降,导致车辆行至武深高速郴州段冲向右侧山体发生侧翻;3月19日,驾驶员张某开启车辆“辅助驾驶”功能后睡觉休息,导致车辆未能及时反应前车进而发生追尾事故。
在过去的时间里。
由于消费者对技术的了解不全面,部分车企在宣传层面未普及技术痛点,所以很多车主心里都有着“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的错误印象,少数人甚至因此做出了“开启相关功能后,玩手机/休息/回消息”的错误行为。
他们的这些举动,不仅对个人、乘客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也为道路交通安全、四周车辆埋下了隐忧。
有了这样的事件大背景。
当下各车企能在宣传事宜中主动根据技术标准来更正文案,促进各界消费者建立正确的技术印象,进而推动上述道路乱象的消失。无论是从何种角度来看,这些举动所产生的后果都称得上是一件好事。
就像《流浪地球》里那句经典台词说的“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无论我们选的是哪个级别的智能车型,“开开心心出门,平平安安回家”永远是司机和乘客不变的愿望。
参考:
金融界汽车:智驾更名辅助驾驶,小米汽车悄然更改宣传页面
北京科技报:男子高速“智驾”睡觉1小时狂飙百公里,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别再混淆了!
消费日报网:多家车企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专家:自动驾驶行业从激进宣传转向理性发展阶段
网信江门:智驾≠放手!关于“智能驾驶”,你需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