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外骨骼机器人刷爆五一假期,千亿市场“钱”景无限

访客 2025-05-06 17:21:20 81713
外骨骼机器人刷爆五一假期,千亿市场“钱”景无限摘要: 五一假期,登山游客意外带火外骨骼机器人。在黄山、泰山、武功山、恩施大峡谷等多个景区内,登山游客腰腿上穿戴的智能设备引发...

五一假期,登山游客意外带火外骨骼机器人。

外骨骼机器人刷爆五一假期,千亿市场“钱”景无限

在黄山、泰山、武功山、恩施大峡谷等多个景区内,登山游客腰腿上穿戴的智能设备引发外界关注。据介绍,该设备被称为“外骨骼机器人”,其融合了人工智能、传感、人体工学、动力和电子等技术,可以为双腿提供助力,帮助改善行走、减轻疲劳。目前,已有多个景区引进外骨骼机器人设备。

随着外骨骼机器人热度的上升,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机器人概念再度上涨,截至发稿前,慧为智能、九联科技、天源迪科、狄耐克、岩山科技、电光科技、信质集团、宝馨科技、兰石重装、华丽家族、云内动力等多只概念股涨停。

首现旅游领域

外骨骼机器人,也被称为“可穿戴的机器人”。

最初的研发与使用一方面是为了增强人体力量,拓展能力上限,承受搬运、背负等任务;另一方面,则是用于康复,比如辅助瘫痪病人行走。直至今年,外骨骼机器人才开始被使用在旅游观光领域。

今年五一假期,恩施大峡谷景区准备了近50套登山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设备,游客花98元就能体验三小时的“租腿登山”。体验过后,游客们纷纷表示,“太神奇了,就像有一双无形却有力的手在抬着我的腿前进”“很好很智能,夸张一点说,是健步如飞”……根据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约1.8公斤重,融合了多个先进技术,可感知下肢的每一个运动趋势,并及时输出助力。爬陡坡时,可自动提升至70%助力,平路降至30%,下坡则切换为“缓冲模式”,降低对穿戴者膝盖和脚踝的压力。

总体而言,外骨骼机器人就像隐形助手,可根据人的体力情况实时调整搀扶力度,帮助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实现登山自由的愿望。

业内人士表示,外骨骼机器人既具备外骨骼的人体辅助增强能力,又融合了机器人的自主或半自主控制技术。其让机械外骨骼与人体运动系统协同,利用多模态传感器实时捕捉人体运动意图,并通过自适应控制算法输出辅助力矩。其不仅可增强健康人群的负重能力与运动效率,而且可为行动障碍者提供运动代偿功能。

未来市场空间或超千亿

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军事、工业、出行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

在军事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增强士兵的身体机能或体能,提高作战能力,如帮助士兵携带更重的装备,在复杂地形中快速行进,同时减轻疲劳,提高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在工业领域,外骨骼机器人能帮助工人节省体能,减轻搬运、装卸等高强度体力劳动的负担,降低工伤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物流、建筑、汽车制造等行业得到应用。

在医疗康复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辅助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中风、偏瘫、脊髓损伤等患者恢复行走能力,也能为老年人和肌无力患者提供额外的行动支持,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根据国际研究机构ABI的数据,2020年至2030年,外骨骼机器人产业预估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3%。其中,2025年至2028年为高速增长阶段,预估3年CAGR为 47.7%,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58亿美元,至2030年,产业将趋于成熟,市场稳步增长,全球市场规模将达68亿美元。

方正证券研报表示,随着外骨骼机器人在多个领域,如医疗、工业、养老、户外、消费市场的应用需求增加,商业化进程也随之加快。技术上的持续进步,包括传感器、控制系统、仿生机构设计、新材料等技术的融合,使得外骨骼机器人的性能显著提升,更加适应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且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外骨骼机器人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实现更低的单价,预计未来市场空间远超千亿。

多个上市公司布局

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科技企业、医疗企业、大健康企业、户外用品企业等纷纷加入到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中。

伟思医疗的康复机器人分X-walk(下肢)和X-locom(全身)系列,覆盖术后康复、脑卒中患者训练。其中,下肢步行外骨骼通过FDA认证,临床数据积累超1.1万例患者。2024年康复机器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27%,产品纳入11省市医保目录。

振江股份控股子公司海普曼机器人专注外骨骼智能控制算法及仿生设计,产品适配医疗康复与工业场景。全球首创连续碳纤维3D编织技术,结构件减重50%,计划2026年取得三类医疗器械认证。

探路者与迈宝智能合作开发消费级下肢外骨骼,应用于登山、物流场景。产品电池续航8小时,响应速度0.3秒(行业领先),2024年试运营用户复购率超30%,2025年目标销量破万台。

精工科技联合复旦大学研发碳纤维智能腿,整机减重30%,适配物流搬运与家庭护理。以高强碳纤维材料打造,关节寿命行业领先。

绿的谐波的减速器市占率国内第一(超35%),产品寿命超2万小时,可适配外骨骼关节精密传动;2025年产能规划80万台,外骨骼领域收入增速预计达120%。

光大同创的碳纤维结构件应用于外骨骼机器人核心支撑部件。可减重30%同时提升抗拉强度,技术打破日本垄断,已应用于折叠屏设备并拓展至机器人领域。2025年,公司碳纤维产品订单超预期,适配高端外骨骼需求。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