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鸣鸣很忙冲港股:量贩零食一哥的进击与风险

访客 2025-05-02 11:14:17 55074
鸣鸣很忙冲港股:量贩零食一哥的进击与风险摘要: ​如何平衡扩张节奏、有效管控各类风险,成为其上市后亟待解决的课题。撰稿氢小妹,全文3300字,读完约需要8分钟。4 月...


鸣鸣很忙冲港股:量贩零食一哥的进击与风险

如何平衡扩张节奏、有效管控各类风险,成为其上市后亟待解决的课题。

撰稿氢小妹,全文3300字,读完约需要8分钟。

4 月 28 日,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叩响港交所大门,向主板挂牌上市发起冲刺。

此次上市征程,高盛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若成功登陆港交所,鸣鸣很忙有望成为量贩零食赛道港股“第一股”。

这家零食连锁巨头的崛起之路堪称传奇,由 2017 年创立的 “零食很忙” 与 2019 年起步的 “赵一鸣零食”合并而来。

自 2023 年 11 月完成整合后,鸣鸣很忙门店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截至 2024 年底已达 14394 家,遍布全国 28 个省份和所有线级城市,其中近六成门店扎根县城与乡镇,深度渗透下沉市场。

2024 年 GMV 更是高达 555 亿元,全年交易单数超 16 亿次,坐稳中国最大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的宝座。

鸣鸣很忙的上市引发行业关注,无论是其商业模式、市场扩张策略,还是供应链举措,都引发各界热议。

如何看其当下的发展?未来又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

1

供应链驱动下的

“薄利多销”模式

在竞争激烈的零食量贩行业,鸣鸣很忙的崛起堪称传奇,成为“下沉市场+加盟裂变”模式的范例。

其前身“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创立,彼时它们只是区域市场中崭露头角的小品牌,在各自的发展区域默默耕耘,积累经验与资源。

然而,2023年11月的一次战略性合并,改写了它们的命运,也重塑了整个零食量贩行业的格局。

合并后的鸣鸣很忙,通过对供应链与品牌资源的深度整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借助“零食很忙”在供应链管理、品牌运营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赵一鸣零食”在下沉市场拓展、消费者洞察等领域的经验,鸣鸣很忙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规模扩张。

截至2024年底,其门店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至14394家,这些门店遍布全国28个省份,深入到各个角落。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58%的门店扎根于县城与乡镇,精准地把握了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

凭借这一庞大的门店网络,鸣鸣很忙在2024年实现了GMV达555亿元的惊人业绩,全年交易单数超过16亿次。

深入探究鸣鸣很忙的核心盈利模式,会发现其与蜜雪冰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利润的核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加盟费,而是通过向加盟商销售商品赚取差价。

2024年的数据显示,其99.5%的收入来源于商品销售,而加盟费占比不足0.5%,这种独特的盈利模式打破了人们对连锁品牌盈利的固有认知。

为了支撑起这一模式,鸣鸣很忙在供应链管理上可谓下足了功夫。一方面,它直接与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压缩中间环节,减少流通成本;另一方面,斥巨资打造仓库,并以此为节点构建起高效的物流网络。

同时,凭借庞大的门店规模带来的规模化采购优势,鸣鸣很忙在与供应商谈判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能够进一步降低单品成本。

在市场策略方面,鸣鸣很忙抓住了下沉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特点。通过“低价+高频上新”的组合策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高性价比的品牌形象。

其单店SKU超过1800款,且每月平均上新百款商品,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还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此外,散装称重商品占产品总数的4成,这种销售方式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尝新门槛,让消费者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尝试更多种类的零食,从而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在此基础上,鸣鸣很忙构建起了庞大的会员体系,1.2亿会员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贡献了75%的复购率。

通过会员专属优惠、积分兑换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黏性,使得消费者更愿意多次光顾鸣鸣很忙的门店。

2

极速扩张下的“极致内卷”,

同行苦不堪言

鸣鸣很忙自合并后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之路,门店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这种极速扩张给整个量贩零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行业内卷程度愈发严重。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同行们不得不纷纷跟进扩张策略。在一些热门商圈或人口密集区域,常常出现几家零食连锁店相邻布局的情况。

以江苏某区域为例,有加盟商向媒体反映,原本一家零食码头加盟商在十字路口经营了三年,2024 年先是赵一鸣在附近开了一家店,接着好想来在赵一鸣对面又开了一家,随后赵一鸣又在好想来对面再开一家。

这种近距离的门店竞争,使得各品牌之间不得不通过价格战、促销活动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东吴证券数据显示,2024年3月至11月,量贩零食行业前两大头部品牌的市占率从59%提升到70%,鸣鸣很忙是两大头部品牌之一。

据高德地图数据,2024年“鸣鸣很忙”和另一大头部品牌“万辰集团”分别净增约6500和5000家门店,贡献了行业大部分门店增量。

头部品牌的强势扩张,让处于第二三梯队以及尾部的中小品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对于中小品牌而言,在品牌影响力、供应链成本控制、产品丰富度等方面都难以与头部品牌抗衡。

在价格战中,它们往往因缺乏成本优势而处于劣势,销售额和利润受到严重影响。

一些中小品牌加盟商直言,在鸣鸣很忙等头部品牌的挤压下,生意越来越难做,甚至发出 “它们(鸣鸣很忙)什么时候上市?再不上市我们就熬不住了”的呼声。

他们期望鸣鸣很忙上市后能放缓扩张速度,缓解行业竞争压力,让中小品牌有喘息的机会。

从行业整体来看,虽然量贩零食行业仍处于扩容阶段,但市场分化趋势已经显现。头部品牌凭借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小品牌则面临着生存困境,行业洗牌加速。

3

繁荣表象下的

潜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繁荣之下,也隐藏着一些潜在的风险。

基于庞大的经营规模与业务模式特性,鸣鸣很忙面临着繁重的存货管理挑战。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存货余额分别为 2.0 亿元、6.32 亿元及 16.74 亿元,三年间规模激增 8 倍有余,增速令人瞩目。

随着门店网络持续扩张、商品品类不断丰富,若存货管理体系未能同步优化升级,多重风险将随之显现。

一方面,消费市场瞬息万变,消费者口味偏好呈现高度动态化特征。一旦企业对市场趋势研判失准,极易引发商品滞销,导致库存积压。另一方面,食品类商品存在严格的保质期限制,积压库存若无法及时出清,过期报废将直接转化为经济损失,侵蚀利润空间。

此外,巨额存货不仅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还会推高仓储管理成本,显著降低资金周转效率。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 年末,公司商誉余额分别为 0 元、22.50 亿元及 22.50 亿元。其中,2023 年产生的 22.5 亿元商誉主要源于当年对赵一鸣的收购交易。

若被收购业务未来经营业绩不及预期,或遭遇行业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公司需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减值准备。一旦触发减值,将直接导致净利润下滑,影响财务健康与市场形象,动摇投资者信心。

作为食品零售行业的头部企业,食品安全始终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伴随快速扩张与门店网络的不断下沉,企业面临的食品安全管控压力与日俱增。

典型案例显示,2024 年 8 月 21 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旗下赵一鸣零食两家门店销售的食品存在质量问题:汕尾门店销售的奶油味瓜蒌籽、揭阳门店销售的酱花生,均被检出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食品安全事件一旦发生,不仅直接危害消费者健康,更会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导致消费者信任度骤降,进而冲击销售业绩与市场份额。

重建消费者信心往往需要投入巨大资源,且部分负面影响可能长期存在。

此外,监管信息显示,2025 年 1 月 3 日,鸣鸣很忙因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处以 175 万元罚款。

行政处罚决定书(国市监处罚〔2025〕1 号)指出,公司在 2023 年 11 月完成对宜春赵一鸣的股权收购时,未履行法定申报义务,违反《反垄断法》相关规定。

随着企业规模持续扩张,未来在市场竞争、资本运作等环节中,反垄断合规风险将日益凸显。一旦违反相关法规,企业不仅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遭遇业务限制等处罚措施,对正常经营与战略布局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鸣鸣很忙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标志着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尽管其已构建起庞大的零食零售商业版图,但在行业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扩张节奏、有效管控各类风险,将成为其上市后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未来发展既要把握资本市场机遇,更需夯实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企业行稳致远。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