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4+4”学制引争议,关键在于规范

访客 2025-04-30 17:39:27 10419
“4+4”学制引争议,关键在于规范摘要: 大象新闻记者 刘小玉近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被妻子举报婚内出轨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其中涉事的规培住院医师...

大象新闻记者 刘小玉

“4+4”学制引争议,关键在于规范

近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被妻子举报婚内出轨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其中涉事的规培住院医师董袭莹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试点班(协和“4+4”) ,使得“4+4”学制这一医学教育模式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饱受争议。

“4+4”学制设立初衷充满创新

“4+4”学制,即4年非医学专业教育加上4年医学专业教育。与传统医学教育路径相比,它打破了常规,给非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了踏入医学领域成为医生的机会。其设立的初衷充满创新意义,旨在引入跨学科思维,为医学领域注入多元活力,培养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以浙大的4+4巴德年医学试验班为例,学生前四年可在浙大竺可桢学院任选一门非医学专业学习并获得本科文凭,后四年进入医学院学习,最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这种模式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碰撞,为解决医学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比如,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投身医学领域后,或许能在医疗信息化、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而拥有生物学背景的学生,则可能在医学基础研究、基因治疗等方面展现优势。

“4+4”学制背后暴露问题不容忽视

然而,此次事件也让“4+4”学制的问题暴露无遗。大众对其公平性产生质疑,传统医学生历经高考的激烈竞争进入医学院,再经过五年本科、三年硕士甚至更长时间的艰苦学习与实践,才获得相应的医学学位 。而“4+4”学生从非医学专业起步,仅用4年医学专业学习就获得博士学位,难免让传统医学生感到不公平。

在培养质量上,“4+4”学制也备受担忧。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需要长时间的临床经验沉淀。传统医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有大量时间进行临床轮转,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但“4+4”学生学医时间相对较短,临床轮转时间可能被大幅压缩,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病症时,缺乏足够的经验与能力去准确判断和处理,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不能因噎废食 应让这一创新学制发挥价值最大化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完全否定“4+4”学制的创新价值。而是要以此次事件为契机,重视并完善规范这一学制。在招生环节,应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和严格性,招生标准和选拔过程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科学合理地平衡多元背景与医学基础在选拔中的权重,确保选拔出真正有潜力、有能力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绝不能因为学制缩短就降低教学质量,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临床实践时间,加强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积累临床经验。

只有不断规范“4+4”学制,才能使其真正成为医学教育的创新动力,为医学发展输送优秀人才,推动医学教育的不断进步,也唯有如此,才能回应大众的关切,让这一创新学制在医学教育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