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男子被派出所所长亲属殴打一年多后死亡,一审开庭,案件细节曝出

访客 2025-04-26 18:05:14 66226
男子被派出所所长亲属殴打一年多后死亡,一审开庭,案件细节曝出摘要: 2025年4月25日,广东陆河县的法院从早上九点忙到晚上九点,整整12个小时,旁听席坐满了人。这场官司说起来能追溯到七年...

2025年4月25日,广东陆河县的法院从早上九点忙到晚上九点,整整12个小时,旁听席坐满了人。这场官司说起来能追溯到七年前——2018年10月3日,陆丰一个火锅店门口,三个男人吵了起来。起因是停车,结果演变成两个人对一个人的殴打。被打的老王当时40来岁,送医当晚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可第二天的伤情鉴定居然是轻微伤。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派出所拿走的监控硬盘,还回来时视频全没了,好在他姐姐留了个心眼,提前拷贝了一份。

男子被派出所所长亲属殴打一年多后死亡,一审开庭,案件细节曝出

事发第二天,当地南堤派出所民警带走了火锅店的监控硬盘,说是调查用。等家属去要的时候,硬盘里干干净净,啥都没了。老王的姐姐王女士后来在法庭上提到这事还直哆嗦:“幸亏我当天下午就去拷贝了,不然证据就真没了。”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医院明明下了病危通知书,当地司法鉴定中心却鉴定为轻微伤,家属自己去暨南大学做鉴定,结果是左侧肢体偏瘫——这中间的差距,让一家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跑断了腿。

打人的两个人,胡某秋和林某波,在事发28天后才去派出所“自首”,各自被拘留15天就放出来了。直到2020年6月老王去世,刑事立案都没动静。家属没办法,只能先打民事官司。2019年提交了伤残鉴定,结果这官司从陆丰法院到汕尾中院,一审、发回重审、再审,来来回回折腾了五次,直到2024年省高院指定陆河县法院异地审理,才算在2025年4月25日有了一次像样的开庭。

男子被派出所所长亲属殴打一年多后死亡,一审开庭,案件细节曝出

打开评论区,网友们的火气扑面而来。有人算时间账:“入院就下病危通知,鉴定轻微伤,监控没了,案件拖七年,一个派出所所长能一手遮天?”这话戳中了关键——打人者胡某秋,是当时南堤派出所所长胡某波的堂侄。事发第七天,胡所长才申请回避,案件转到另一个派出所。可网友不买账:“早干嘛去了?监控消失是不是他授意的?”

还有人拿法律程序说事:“2018年案发,2022年才刑事立案,中间四年公检法在干嘛?轻微伤和偏瘫的鉴定差距这么大,没人觉得奇怪吗?”更有网友提到关键证据:“监控视频是核心证据,说没就没了,这比打人还严重,毁灭证据的人该不该追究?”

评论里最多的,是对司法公正的担忧。有人说“不怕黑社会,就怕社会黑”,有人提到“新晃埋尸案”,希望这次能有类似的彻查结果。还有网友看得长远:“一个派出所所长就能影响案件,基层执法监督是不是该好好查查?”

男子被派出所所长亲属殴打一年多后死亡,一审开庭,案件细节曝出

法庭上,原被告双方从早上九点一直争到晚上九点,焦点集中在老王的死亡原因上。原告认为,当年的殴打导致偏瘫,最终引发死亡,被告则强调需要明确因果关系。但网友们更在意的是程序正义:为什么关键证据会消失?为什么伤情鉴定前后矛盾?为什么刑事立案拖了四年?

案件的时间线像一团乱麻:2018年治安处罚,2019年民事起诉,2020年老王去世,2022年刑事判决两人一年半有期徒刑,2025年还在打民事赔偿官司。七年里,家属跑了多少部门,熬白了多少头发,只有他们自己清楚。有旁听者说,庭审时原告律师多次提到“监控视频原始拷贝”,这是他们手里最重要的证据,而被告方则反复强调“鉴定程序合法性”。

男子被派出所所长亲属殴打一年多后死亡,一审开庭,案件细节曝出

作为旁观者,看着这场官司的起起落落,心里挺不是滋味。一个普通老百姓被殴打,然后陷入漫长的维权路,中间还遇到证据消失、程序拖延,换谁都得急。网友们的愤怒,其实是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如果连监控这种关键证据都能“消失”,如果亲属关系能影响执法程序,那老百姓该信什么?

但换个角度想,这事能走到今天的庭审,也算有进步。当年家属如果没提前拷贝监控,可能连现在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不是舆论持续关注,案件可能还在某个环节卡着。这说明,法治社会的进步,既需要司法机关严格按程序办事,也需要社会监督的眼睛紧紧盯着。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这次异地审理能不能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结果。老王已经去世五年,他的家人等的不只是赔偿,更是一个真相:监控到底怎么没的?鉴定为什么会有偏差?当年参与处理案件的人,有没有人该为拖延和失误负责?

男子被派出所所长亲属殴打一年多后死亡,一审开庭,案件细节曝出

这场官司还没结束,但它给所有人提了个醒:法律的威严,在于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推敲;执法的公信力,在于老百姓相信“有理能走遍天下”。希望这次庭审能把七年的问号拉直,让类似的事情,以后少发生点。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