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庙门口,挤满排队吃饭的年轻人

年轻人在寺庙祈福,边喝咖啡边吃斋。
“当代年轻人去寺庙,不忙着求神拜佛,先急着填饱肚子。”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寺庙成为热门景点,不少寺庙斋饭也被捧为新晋网红打卡点。除了斋饭,寺庙咖啡、寺庙火锅、寺庙汉堡等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寺庙成为不少打工人的“假日食堂”。
当代年轻人,把寺庙当做“假日食堂”
社交媒体上,全国各地寺庙斋饭的分享帖层出不穷。小红书上,“寺庙吃斋饭”相关笔记超3万篇、“寺庙咖啡”相关笔记超11万篇;抖音上,“寺庙斋饭”词条播放量超2000万次。
红餐网随意点开某社交平台,在“吃斋饭”相关的话题里,总能看到全国各地的网友分享着不同寺庙的斋饭体验:
-
在北京吃过好几家寺庙的斋饭,最推荐戒台寺的真的很香,一定要尝尝素面;
-
来深圳弘法寺绝对不能错过免费的斋饭,超好吃但一定要早点去排队;
-
在杭州法喜讲寺吃了顿5块钱的斋饭,管饱又好吃,强烈推荐;
……
在各大安利贴中,排队成为了全国众多寺庙餐厅的常态,像北京的隆福寺、上海的龙华寺、广州的光孝寺、杭州的灵隐寺、成都的娘娘庙等等,每逢周末节假日的饭点,这些寺庙的素斋窗口的排队队伍,比工作日写字楼电梯前的队伍还要长。
社交平台上,甚至还有不少网友整理出不同城市“寺庙吃斋”的攻略,从饭堂位置、菜品口味、价格高低都有详细的测评。
比如不少消费者就认为,上海最好吃的面藏在龙华寺里。这里仅售一款“罗汉面”,15元/碗,由香菇、面筋、千张等做成的浇头,配上炸素鸭,再加入免费的牛肝菌辣酱,成为不少人心中的斋饭“白月光”。
而在成都,文殊院香园的素斋以仿荤菜著称,人均消费49元,受到不少网友的追捧。在这里,消费者可以尝到用魔芋做成的“凉拌猪耳朵”、冬瓜做成的“甜烧白”以及用腐皮去包裹土豆泥来模仿鱼肉的“家常土豆鱼”,这些菜品不仅形似,口味也与荤菜相近。
浙江舟山普陀山内的寺庙餐厅,早餐价格在3-5元,午餐价格在5-10元,每日饭票限量发售,很快抢购一空。斋饭菜品有5-6种,主食也很丰富,米饭、馒头、面条、粽子……不够吃还能再加,被不少消费者称为“宝藏食堂”。
除了上述需要付费的斋饭,还有一些寺庙免费提供斋饭给游客,如韶关的南华寺、广州的百花古寺、厦门的梵天寺、北京的广济寺等,在社交媒体上均有不小的热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去寺庙吃斋饭大多是中老年人的爱好。如今,却成了许多年轻人周末假日必打卡的项目之一。为何当代年轻人扎堆在寺庙里吃斋饭?
一方面,不少年轻人认为,在寺庙吃斋饭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因为在寺庙用餐,仪式感拉满,习惯快节奏的年轻人在这里被强制慢下来,需要历经排队取餐、止语进食、自行洗碗等步骤。比如在崇州白塔寺用素斋,必须要等到师傅敲钟,才能正式开饭,繁琐严谨的步骤,让斋饭就餐过程变得庄重且有仪式感。
网络上就有不少网友分享,“寺庙斋饭治好了我吃饭总剩一口的毛病。”一套仪式感满满的举动下来,人们心情也平静不少,并怀着一颗恭敬心细嚼慢咽品味食物,情绪加持下,斋饭也就变得更加美味。
另一方面,年轻人热衷于追求新鲜感与独特体验,即使是普通素食,但在寺庙IP的特别背书下,摇身一变成为需要排队抢的“限量款”,对他们而言是猎奇体验。比如龙华寺限量的牛肝菌辣酱、玉佛寺春日限定的青团、灵隐寺的素月饼等等,都是需要早起才能抢购到的热销产品。
寺庙咖啡、寺庙火锅、寺庙汉堡……一批寺庙餐饮持续走红
其实,年轻人爱在寺庙吃饭并非什么新鲜事。
早在2023年,就有一批寺庙咖啡品牌走红,近两年更是衍生出寺庙火锅、寺庙汉堡、寺庙奶茶等新业态,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以寺庙咖啡为例。2023年,杭州的灵隐寺慈杯咖啡凭借“和尚卖咖啡”的标签在社交媒体爆火。 而后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寺庙咖啡,譬如上海法华寺的“聚福聚财”咖啡店、兰州灵岩禅寺的寺庙咖啡等,被捧成网红咖啡馆,并引发不少网友的打卡。
随着寺庙咖啡的爆火,甚至还有连锁咖啡品牌将门店开进寺庙里。2023年10月,Tims天好咖啡在江苏南通西寺内开设门店,宣传口号为“糖分适量,功德无量”等。彼时,其社交账号底下还有网友留言,希望其开到其他寺庙中。
除了茶咖外,还有一些寺庙推出素食自助火锅。比如珠海普陀寺,就曾推出40元一位的自助素食火锅,菜品基本涵盖所有素菜;成都文殊院也开设了素菜自助火锅,价格50元/位起,有麻辣,菌汤,滋养三种锅底,可选择的菜品高达五十六种。
不仅是卖火锅,还有些寺庙甚至还卖起了“洋快餐”。
例如上海的玉佛禅寺推出50元/份素汉堡套餐,内含慧根(薯条)、福包(汉堡)、水果茶。汉堡是由用炸蘑菇仿作的牛排,加上一块素肉饼组成。此外,该寺庙还推出68元/份素披萨,是由手工制成饼底,有水果披萨、罗勒番茄披萨两种口味。
无论是寺庙咖啡还是寺庙汉堡,这种东方禅文化和西式生活意趣形成极致的反差,给人们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沉浸体验。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不少寺庙餐饮产品主要集中于视觉关联、谐音梗、禅意文字等方面,如何根据品牌调性,输出更具特色的产品,与年轻人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是寺庙餐饮品牌们需要长期学习的课题。
作者:红餐网麦泳宜;编辑: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