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字号张小泉“剪不断”债务危机,二代接班能否破局?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左星月
卷入“拍蒜门”的张小泉,实控人居然成为老赖了。
4月2日,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小泉”)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将被拍卖。
不仅如此,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因债务逾期提出重整(含预重整)申请,张小泉实控人张国标、张樟生成为“老赖”。
从“菜刀不能拍蒜”舆情翻车到组织刷单被罚,张小泉品牌口碑一落千丈。
如今,90后“二代”张新程兄弟临危接班,面对债务危机、传统产品创新乏力、外资品牌围剿三重困局,张小泉前方要走的路道阻且长。
1、富泉投资入股,“老字号”奔向资本市场
“北有王麻子,中有曹正兴,南有张小泉。”在菜刀、剪刀领域,张小泉是不折不扣的老字号。
明万历年间,张思佳在徽州黟县开设一家剪刀店铺,号“张大隆”。1610年前后,“张大隆”迁至杭州大井巷。为避免冒牌,张小泉于1628年从父亲手中接管店务之时,将“张大隆”改成自己的名字“张小泉”。
张小泉早年在芜湖学艺时,便掌握了“嵌钢锻打”技术,实现了“硬剪铜皮不卷口,软剪丝绸不打滑”的效果。这种“钢铁分明”的工艺突破了传统全铁剪刀的局限,成为当时手工业技术的标杆。
乾隆十六年(1751年),张小泉剪刀被列为宫廷贡品,乾隆帝御笔亲题“张小泉”三字,奠定了地位。张小泉的“杭剪”与孔凤春“杭粉”、王星记“杭扇”、都锦生“杭锦”、宓大昌“杭烟”并称为“五杭”。
到了现代,“老字号”张小泉在全国仍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06年2月,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月,杭州富泉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泉投资”)以1196.67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张小泉前身上海张小泉47%的股权。
富泉投资的背后是张国标和他的弟弟张樟生。此后,富泉投资又不断收购张小泉股份。
外部投资者加入后,张小泉很快就走向了资本市场。2021年9月,张小泉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天眼查显示,张小泉的控股股东为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小泉集团”),持有张小泉48.72%的股权。张小泉集团99.9981%的股权由富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春控股”)持有。
因此,张国标、张樟生通过富春控股间接持有张小泉的股份,兄弟俩以及张国标之子张新程共同成为张小泉的实际控制人。
也就是说,张小泉的三名实控人虽然都姓张,但他们并不是张小泉的后人,而是外部投资者。
不过,张国标、张樟生在把张小泉这个“老字号”推上资本市场之后,如今却又因为自己的债务问题,把张小泉推上风口浪尖。
2、实控人成老赖,“90后”二代临危接班
4月2日,张小泉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张小泉集团持有的部分张小泉股份将会被拍卖。
据悉,张小泉集团持有张小泉48.72%的股份,其中320万股将会被拍卖,占张小泉总股本的2.05%。
这320万股股份拍卖的原因是,张小泉集团为张樟生与张晓的金融借款业务提供质押担保。由于债务逾期,张晓申请冻结该部分股份并拍卖。
实际上,张小泉集团债务逾期的情况不止于此。
根据张小泉在3月19日发布的公告,张小泉集团作为借款人设计的融资业务共有9笔产生逾期,债务逾期本金合计8.03亿元;作为担保方,张小泉担保违约尚未代偿本金51.2亿元。
目前,张小泉集团已经成为被执行人,涉案金额高达39.05亿元,并且已经被限制高消费。
与此同时,张樟生与张国标也均成为“老赖”,被执行金额均达到40亿元以上。
此外,张小泉集团背后的富春控股也深陷债务危机。3月25日,张小泉披露,富春控股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仍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含预重整)申请。
即便如此,张小泉相关负责人仍对外表示,上市公司跟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财务方面都保持相互独立,上市公司一直都在正常经营。
不过,成为“老赖”的张国标和张樟生,均已经从张小泉的管理中“退场”,由二代接班。
2024年5月28日,张小泉公告披露董事会换届结果。其中,张国标的儿子张新程任张小泉董事长、代任董事会秘书。张樟生的儿子张新尧担任张小泉董事、副总经理兼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
据悉,张新程出生于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2013年回归家族企业,被任命为富春集团执行董事,2019年开始进入张小泉工作。
张新尧比张新程年纪还小,他出生于1996年,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富春控股任董事长助理;2022年3月进入张小泉,历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品牌运营中心总经理等职务。
两位“90后”二代临危接班,算是接手了一个“烂摊子”。而如何保证张小泉经营、股权结构不受控股股东连累,对兄弟俩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3、“拍蒜门”冲击品牌形象,艰难自救
其实,作为“老字号”企业,张小泉有深厚的品牌文化和底蕴。截至2024年一季度,张小泉共有直营门店10家、经销商店15家。
近日,「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走访了位于北京前门的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北京分店),门店整体规模不大,主要包括菜刀、剪刀等传统产品。
由于开在前门大栅栏步行街,在旅游属性加持下,店内产品价格较高,一个指甲钳在42元至168元之间,远高于普通指甲钳的价格。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向店员询问店内产品与天猫旗舰店的差别时,店员表示“我们是张小泉直营总店,东西和网上的不一样”。
“网上的东西”曾为张小泉引爆过一场品牌危机。
2022年7月,广州一位女士在使用张小泉菜刀拍蒜过程中,菜刀出现断裂。这位女士随即联系张小泉售后客服反馈情况,客服给出“该菜刀不适用于拍蒜操作”的答复。
这段王女士与客服的对话迅速引爆网络,舆论哗然。
事件发生之后,张小泉时任总经理夏乾良回应称:“中国人的切菜方式是错的,所有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这番言论进一步引发了舆论风暴,让张小泉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发布了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便包括“‘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话题。
为了“洗白”,张小泉祭出了“刷单”的策略,又被相关部门处罚。
2023年11月,张小泉子公司杭州张小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受“拍蒜门”的舆情影响以及疫情期间商品负面评价,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好评刷单,构成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行为,被杭州市临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5万元。
这些负面事件让张小泉的品牌形象受损,公司利润也一落千丈。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8.75%;归母净利润4149万元,同比下滑47.30%。
到了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下滑1.82%;归母净利润2511.83万元,同比下滑39.48%,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
为了提振业绩,张小泉曾公开表示,公司围绕张小泉IP开发设计了部分文创产品。但是公司文创产品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收入在整个收入中占比不大,对公司业绩影响很小。
「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在上述张小泉直营店注意到,店内的产品较为传统,具有独特IP属性的创新产品并不多,也并没有发现与张小泉IP相关的文创产品。
与不少“老字号”企业相似,张小泉也面临着创新的难题。“老字号”的产品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统工艺,产品特色与品牌紧密相连。但在创新过程中,既要保留传统特色以满足老顾客的需求,又要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并非易事。
不仅如此,张小泉还面临着国外品牌的冲击。例如,源自德国的双立人创立于1731年,拥有近300年的历史。进入中国市场后,双立人在产品创新方面颇有成果。
据悉,双立人推出的fresh&save智慧真空保鲜技术及相关产品,通过真空保鲜的方式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长,将刀具与厨房储存、保鲜等环节进行了有机结合。
可以说,新上任的张新程和张新尧不仅要面对父辈的债务危机,更要紧的是,如何发扬张小泉老字号品牌的优势,找到突出重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