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又一知名餐饮品牌赴港上市!

访客 2025-04-16 17:40:43 27706
又一知名餐饮品牌赴港上市!摘要: 遇见小面冲刺港股IPO,高速扩张下挑战犹存。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何沛凌;编辑:王秀...

遇见小面冲刺港股IPO,高速扩张下挑战犹存。

又一知名餐饮品牌赴港上市!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何沛凌;编辑:王秀清。

据港交所网站信息,4月15日,中式面馆连锁品牌遇见小面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有望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遇见小面2024年的总商品交易额(GMV)为13.48亿元,2022年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58.6%。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GMV而言,遇见小面是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此外,遇见小面的GMV增速居中式面馆十大品牌的首位。

近三年来,遇见小面的营收、净利润规模都呈现增长趋势,则得益于其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人效。

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遇见小面实现收入分别约为4.18亿元、8亿元及11.54亿元人民币,三年翻了近3倍;年内利润分别约为-3597.3万元、4591.4万元及6070万元人民币。

同时,订单量激增,翻台率保持高位。总订单数从2022年1416万单增至2024年4209万单,三年增长近2倍。整体翻台率,2022年为3.1次,2023年3.8次,2024年3.7次。

值得一提的是,遇见小面香港门店开业初期的表现十分亮眼。2024年进入香港市场,截至递表日已开6家店,其中3家为直营,单店日均销售额达5.12万元(内地门店为1.24万元)。香港门店的翻台率达6.8,显著高于内地。

在成本结构方面,伴随门店数增加及特许经营业务的开展,遇见小面的规模效应已经显现,原材料成本占比下降。招股书显示,遇见小面的原材料及耗材的占比从2022年的38.3%降至2024年的34.3%。

租金及人工占比也有所下降,使用权资产折旧及租金支出占比从2022年的23.7%降至2024年的18.2%;员工成本占比从26.1%降至23.0%,人效提升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遇见小面的平均消费金额近年持续下降

招股书显示,其餐厅的订单平均消费额由2022年的36.1元降至2023年的34.0元,2024年进一步降至32.0元,主要原因是公司主动降低菜品价格及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从而带动整体销售额。

门店规模方面,遇见小面的门店数已达400家。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4月5日,公司的餐厅网络包括中国内地22个城市的374家餐厅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6家餐厅。4月8日,其第400家门店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内开业。

从城市等级分布来看,一线城市门店占比高达73.27%,新一线、二线分别占比7.59%、16.50%。

回顾其开店历程,遇见小面在过去一年的开店速度明显加快。2014年,遇见小面在广州开设了首家门店,2024年6月,开出第300家门店,到2025年4月达到400家店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此外,目前遇见小面还有64家新餐厅在积极筹备中。

根据招股书,遇见小面公布了接下来三年的发展策略:年均拓店超100家,进入下沉市场。

计划于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分别新开设约120家至150家、150家至180 家及170家至200家直营及特许经营餐厅。一方面在中国内地加密现有高线市场,包括广州、深圳、北京及上海等主要城市。另一方面要开拓内地下沉低线市场,逐步进入二线及以下城市,并且下沉市场的增量将成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的新动力。

而在海外市场方面,遇见小面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在新加坡开设1-2家新直营餐厅。

虽然遇见小面有望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但中式面馆赛道仍面临不少挑战。将时间拨回2021年,中式面馆赛道曾是资本眼中最炙手可热的“掘金地”。

彼时投资机构纷纷砸钱入局,希望捧出“中国的麦当劳”。和府捞面一年斩获两轮超12亿元融资,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等兰州拉面品牌半年内融资总额突破15亿元,五爷拌面以“0元加盟”闪电扩张千家门店。

但不到一年,赛道温度骤降,投资热度迅速下滑,据时代周报报道,2022年中式面馆融资事件同比2021年骤降74%。

而曾经喊出门店数要在一两年内破千的品牌,有的至今未能实现目标。

更致命的是产品护城河缺失。重庆小面、兰州拉面等品类技术门槛低,导致马记永、张拉拉等陷入“换logo不换配方”的同质化竞争,消费者难以感知品牌差异。

而人均35元的价格带,在2023年以来的消费降级潮中更显尴尬,下沉市场嫌贵,一线城市白领的消费意愿也明显减弱。

在此背景下,若遇见小面在港股上市成功,或能带动赛道热度回升,甚至重新吸引资本关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