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前“首富”!成功减亏28亿

光伏行业的寒冬仍在持续,但最冷的时候已经过去。
7月14日,光伏巨头隆基绿能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预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净亏损24亿元至28亿元,亏损同比收窄46.6%至54.22%;扣非净利润亏损32亿元至36亿元,同比收窄31.78%至39.36%。
从今年一季度财报来看,隆基绿能净亏损为14.36亿元,按照上半年28亿元计算,其二季度亏损不到14亿元,与去年二季度28.93亿元净亏损相比,大幅减亏。
隆基绿能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同比将实现减亏24.43亿元至28.4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光伏行业的整体有所好转,但是业绩大幅减亏并非普遍现象。
据侃见财经观察,上半年净利润减亏的光伏企业主要出现在“BC军团”上。
除了隆基绿能以外,爱旭股份今年上半年也成功减亏。
根据其披露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为1.7亿元至2.8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亏损17.45亿元相比将实现明显减亏,同时二季度单季实现扭亏为盈。作为对比,走TOPCon技术路线的光伏企业则普遍亏损扩大,如组件巨头晶澳科技,预计亏损25亿元至3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8.74亿元明显扩大。
受此影响,隆基绿能股价有所回暖,年内已经实现翻红,涨幅超过2%。根据胡润2025年全球富豪榜数据显示,隆基绿能实际控制人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以280亿身价排名第970名,较去年同期下降315位。
侃见财经认为,随着押注BC技术的光伏企业业绩明显回暖,行业的“BC时刻”大概率会提前到来。届时,光伏巨头隆基绿能的业绩拐点将会出现,隆基绿能的估值也将会得到修复。
曙光初现
一场不被看好的技术豪赌,经过了八年坚守,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刻。
资料显示,作为BC技术路线的“领头羊”,隆基绿能最早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BC技术。面对当时主流的PERC和初露锋芒的TOPCon技术路线,经过反复论证后,隆基绿能最终选择将宝押在BC技术路线上。
在当时,BC技术路线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产业化高山,BC电池需将正负电极全部精密排布于背面,其工艺涉及多达15次微米级掩膜与光刻,间隙控制精度堪比芯片制造,这是一个因工艺复杂、成本高而被行业视为“小众”的技术路线。
当然,选择走BC技术路线也符合隆基绿能一贯的做事风格——“爱偏门,不爱正面对抗”,中国企业家杂志中曾这样评论隆基绿能,跟其他几家用销售铁军抢夺市场的策略不同,钟宝申总是在强调同质化和价格战对一个企业的危害。
实践证明,除了不喜欢“随大流”之外,BC技术确实有它的优势。
BC技术路线和主流厂商选择TOPCon或HJT有很大的不同,BC技术需将电池正负电极全部移至背面,消除正面栅线遮挡以提升发电效率,这可以带来更高的转换效率。从效率极值上来看,BC电池的转换效率理论极限为29.1%,高于TOPCon和HJT的28.7%和28.5%,被认为是最接近单结晶硅电池转换效率的技术。
若仅从转换效率来看,相比于TOPCon或HJT,BC无疑是最优解,但更高的发电效率背后,其也存在着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劣势。例如,由于早期BC技术尚不成熟,BC电池设备单位投资额在3亿元/GW至4亿元/GW,而TOPCon设备投资不足2亿元/GW。
如今,随着隆基绿能在BC技术路线上的不断投入,BC技术已经越发成熟,距离成为市场主流也越来越近。
2021年,隆基绿能将BC生产流程压缩至比TOPCon少两个步骤,大幅降低设备投资与制造成本,这一技术突破被钟宝申称为“BC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转折点”;2024年,BC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27.3%,接近单晶硅理论极限的93%;同年十月,隆基绿能的HPBC 2.0技术发布,最高量产功率达670W,较行业TOPCon主流组件功率高30W以上,量产组件效率达24.8%。
在技术越发成熟后,目前BC组件全球出货已经超10GW,而隆基绿能也凭借着在BC技术路线上的布局,在上半年大幅减亏,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亏损24亿元至28亿元,同比收窄46.6%至54.22%;由此可见,虽然今年上半年隆基绿能还没有成功盈利,但曙光已经出现。
拐点将近
隆基绿能在BC技术路线上已经筑起了护城河。
资料显示,目前隆基绿能的BC电池产能已达40GW,预计2025年底增至70GW,三年内将提升至100GW。这一产能规模已使隆基成为全球最大的BC电池生产商,庞大的产能也为其筑起了短期内难以被超越的护城河。
不过,虽然在BC技术路线上有先发优势,但想要完全走出困境,隆基绿能还有不少的困难需要解决。
首先,是技术普及方面。资料显示,尽管BC组件溢价能力强,但当前市场份额仍不足5%。行业预测到2026年BC电池市场份额将达到15%至20%,2030年有望提升至30%至40%。但是市场教育需要时间,而隆基绿能的百亿级产能投入需要更快速度的市场响应。
其次,是外部竞争方面。虽然BCj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但TOPCon仍是市场主流,占据80%以上的主流市场份额,且TOPCon也在不断进步。另外,钙钛矿等新一代技术路线正加速逼近,其实验室效率已突破30%,远超晶硅理论极限,如果钙钛矿等新一代技术路线逐步成熟,BC技术的优势将不复存在,隆基绿能面临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在目前光伏行业大面积亏损的背景下,想要让市场全面转向BC技术路线也不太实际。
据CPIA最新预测,202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保守预测在800GW以上,那么对应电池环节有效产能约1000GW。考虑目前BC产能约50GW,如果市占率要达到30%,则需要新增产能250GW,按照4亿元/GW的单位投资强度(电池约3亿元/GW,组件约1亿元/GW),需要新增资本投入1000亿元;如果市占率要达到50%,则需要新增产能450GW,新增资本投入1800亿元。
整体而言,虽然BC技术已经越发成熟,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隆基绿能想要等到拐点到来还需一段时间。
从股价表现来看,年内隆基绿能业绩已经回暖,涨幅超过了2%,总市值超过了1200亿元。若其等到业绩扭亏,其估值也会得到大幅优化。
据悉,因为隆基绿能此前股价下跌,李振国、李喜燕夫妇陕西首富的位置曾被巨子生物范代娣所取代,不过随着巨子生物陷入“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风波之后,其股价大幅下滑,市值跌至647.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92.6亿元,而范代娣则持有巨子生物55.03%的股权,其持有市值则缩水至326亿元。未来随着隆基绿能估值修复,李振国、李喜燕夫妇将大概率重新夺得陕西首富的宝座。